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94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晚泊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慈姥矶下(其二)陆游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提纲挈领,提示了本诗内容为诗人夜泊慈姥矶下的所见所闻所感。B诗人借景抒情,以秋日里的风寒露重来衬托自己久居异地、羁旅漂泊之苦。C诗人观察敏锐,笔触细腻,刻画出“宿鸟”“飞萤”的变化,富有动态美。D诗人抒发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语言平易晓畅,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2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

2、宋诗,完成小题。晚泊陆游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设喻贴切,直接入题,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说自己长期辗转于道路,似随风飘转的蓬草。B第二句写赴官巴东,不直说其事,而托以“作梦”,既说出了目的地,又表现了复杂的心情,构思巧妙。C颔联遥想此行前程的苦难,写三峡蜀道之难行,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D颈联写泊船时邻舟乞火,又写乡间庙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通过一事一景来为尾联蓄势。4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

3、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节选)刘长卿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注】留侯城:汉留侯张良的封地。高祖封功臣,张良为避猜忌而辞让,被封为留侯。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点明诗歌涉及的地点与人物,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B“伊昔楚汉时”四句,表达了作者对

4、当今之世再没有张良这类人才的伤感之怀。C作者笔下的留侯祠与杜甫在蜀相中所描写的武侯祠有着相似的意境氛围。D诗中表达技巧多样,既有从“访”到“去”的记叙,又借景物与典故来委婉抒怀。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延首”“裴回”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松滋渡口二首(其二)陆游小滩拍拍鸬鹚飞,深竹萧萧杜宇悲。看镜不堪衰病后,系船最好夕阳时。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莫问长安在何许,乱山孤店是松滋。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滩”“鸬鹚”开篇点题,“深竹萧萧”“杜宇悲”则营造了悲凉的氛围。B颔联叙述病后初愈的诗人不堪对镜,傍晚时分正是停船时,突出了旅途

5、之艰。C诗人生平虽潦倒落魄,但仍然坚守高雅的志趣和情操:寄情杯酌,钟情诗词。D“长安”和“松滋”虚实结合,与“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有异曲同工之妙。8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注】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主峰。挂席:扬帆。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相传为惠远所居。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泊舟”句中的“始”字呼应“挂席”

6、句中的“都”,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B“尝读”句诗人借密友惠远的典故,点明庐山风景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C结尾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晚泊”。D本诗的前两联重在叙述,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10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润州闻角李涉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注】李涉:洛阳人,本诗是作者途经润州所作。润州:江苏镇江。海门:镇江城外江中小岛。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什么?请简要概括。12诗歌三、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7、成下面小题。晚泊蒲类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注】二庭:指西突厥的南庭、北庭。燕颔: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的志向,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31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兰山:皋兰山。李陵投降匈奴之地。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在二庭放眼远望,看不到万里之遥的故乡,不由得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愁绪。B诗中用“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出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8、。C诗中七、八两句,作者描写灶火成片,营垒相接,可见声势浩大;烽烟直逼戍楼,可见军情紧急。D末尾两句,诗人用“空令汉国羞”既对李陵投降一事表示遗憾,也寄寓了对李陵不幸遭遇的同情。14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江晚泊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15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16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答案1D 2诗人在诗歌最后两句叙述自己暮年的生活状态,以看似轻松的语调,将平生的豪情壮志转化为年老之后的悠闲自得。实际上抒发自己一

9、生抱负难以施展,老来百无聊赖的悲愤,“悠哉”实为反语,隐含诗人深沉的痛楚,感情真挚动人,不愧为大家之作。【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错误,此诗应是即景抒怀之作,是对当下生活的有感而发。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最后两句是“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四方志”即志在四方,表明诗人曾经有过宏伟的抱负和满怀的豪情;而“老去”表明诗人现在已经是暮年,而“悠哉”则写出诗人晚年生活的悠闲自在。但我们结合陆游生平可知,诗人一生都没有放弃收复失地的理想,直到临死之前还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再看这两句,才明白

10、表面上看诗人晚年生活很自在闲适,用看似轻松的语调说,将平生的豪情壮志转化为年老之后的悠闲自得。但实际上诗人并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他依然渴望实现“四方志”,可惜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只能老来百无聊赖地看宿鸟、看飞萤。由此我们知道,“悠哉”实为反语,隐含诗人深沉的痛楚,感情真挚动人,不愧为大家之作。3A 4用晚潮、落日、啼鸦、戍堞等意象,营造了萧索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时光易逝、仕途多艰、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家国动荡的担忧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直接入题”错误。这首诗直到颈联才写到与“晚泊”有关的内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诗歌的尾联写到乘着晚

11、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楼空无一人,只有乌鸦啼叫,回荡在凄迷的夕阳中。尾联写到晚泊的地点是淮南岸,眼前是潮水、落日、啼鸦、戍楼。所以这一联采用了“晚潮”“落日”“啼鸦”“戍堞”等意象,营造了萧索凄凉的意境。诗歌的首句写到诗人半世以来飘零不定,像蓬草随风,从而可见诗人一生仕途多艰。而陆游曾在巴东任职,当时斗志昂扬,满怀希望,而如今他旧地重到,见眼前萧然景色,叹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以及对家国动荡的担忧之情。5B 6“延首”意为伸长头颈,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裴回”意为徘徊,来回走动;作者借“延首”与“裴回”的动作,表现了自己即将离开而又不断回首、徘徊的不舍之态;表达对张良辞让封赏的智慧和济世安邦的才能

12、的赞美,暗含作者渴望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再没有张良这类人才的伤感之怀”错误,“伊昔楚汉祠庙唯苍苔”四句表达的是作者对张良的赞美,和对其曾经名满天下如今却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伤感。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延首”“裴回”的言外之意,首先要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分析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延首”,伸长头颈,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裴回”,徘徊,来回走动。“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是说自己乘船离开留侯城,但是又伸长头颈,不断回首,写出作者徘徊不舍的情景。作者在离开之时,这“延

13、首”“裴回”两个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结合“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和注释一可知,张良辞让封赏的智慧和济世安邦的才能让作者敬佩、赞美,其中也暗含作者渴望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7C 8羁旅漂泊之愁(或浓郁的思乡之情)。诗人在松滋渡口这样的“乱山孤店”留宿,倍感“客路苍茫”。孤寂的人生感怀。“衰病”“生涯落魄”等词句直接表现出诗人生平遭遇的坎坷潦倒。壮志难酬的无奈。诗人虽然投宿“乱山孤店”,但是一直忧虑“长安”,想要报国而不可得。【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仍然坚守高雅的志趣和情操:寄情杯酌,钟情诗词”错误。“惟耽酒”“自咏诗”是因为对落

14、魄和艰辛的遭遇感到苦闷,无以排遣,只得沉迷杯酌和吟咏诗词来自我安慰。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从“客路苍茫自咏诗”可知,诗人在松滋渡口这样荒凉破败的“乱山孤店”留宿,倍感羁旅孤单,只能靠自己吟咏诗歌来排解孤独的感觉,表达的是羁旅漂泊之愁,是浓郁的思乡之情。从“看镜不堪衰病后”可知,诗人通过自己衰弱抱病之时不敢照镜的生活细节,极写自己内心痛苦;从“生涯落魄惟耽酒”可知,表明诗人面对人生潦倒失意只得借酒浇愁。直接表现了诗人此时生平遭遇的坎坷潦倒和内心的孤寂。从“莫问长安在何许”可知,“长安”代指朝廷,此句说不要问长安在哪里,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无所作为的失望之情;也表达了作

15、者对当今朝廷奸臣当道,而自己想要报国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哀伤之情,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9B 10首联:写诗人想寄情山水却始终不遇,带有一种失落感。颔联: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于见到的喜悦之情;颈联:借对山中高士的仰慕与怀念,流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写诗人虽已快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诗人感到矛盾和迷茫。【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密友惠远”错误,惠远与作者根本不是同时代的人,不可能是“密友”。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意思是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没遇到一座名山的失落感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意思是当我在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