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91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 1.1947年11月,杜鲁门在递交国会的咨文中把欧洲复兴计划视为一场“挽救自由的行动”,声称“极权主义正在威胁世界和平以及一切道德的力量,美国应当领导这场抵抗运动,把世界从危机中解救出来”。由此可见欧洲复兴计划(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稳定C.确立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D.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这表明美国旨在( )A.倡导

2、建立新的国际秩序B.扩大领导世界的影响力C.改变美苏争霸的被动地位D.借宣传领域渗透冷战思维3.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4.1956年10月,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苏伊士运河战争。11月,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向与会各国强调埃及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正在受到武装的强邻和强大国家们的霸占,“印度视此为联合国宪

3、章制造的一个笑柄”。同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以59: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亚非19国的提案,要求立即停火,英法被迫接受。这表明( )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较大成果B.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加剧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5.20世纪50年代,法国与北约的军事合作非常密切,在法国境内分布着多个北约军事基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并要求北约将总部从巴黎迁往布鲁塞尔。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国军事实力相对衰落B.北约各国合作基础消失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北约内部的分歧与摩擦6.1960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

4、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7.1914-1945年,欧洲经历了历史上最可怕的噩梦,欧洲文明几乎被摧毁。“我们必须建立欧罗巴合众国!”丘吉尔在1946年苏黎世一次令人难忘的演讲中表态说。促使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因素主要是( )A.战争对国家与生命价值观的摧毁B.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C.欧洲政治和外交精英的积极努力D.美苏争霸威胁欧洲各国国家安全8.194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

5、组织成立后,其首要任务是宣扬西方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反对文化殖民主义、坚持文化主权、强调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新目标。据此推知,该组织( )A.致力于全球教育科技发展B.成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建立9.阅读二战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概况表。由此可知,日本政府( )时间措施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济恢复时期采取“倾斜生产方式”,集中力量发展煤炭、钢铁产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业扶持保护;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政策;技术引进政策20世纪70年代经济平稳增长期引进、改造、创新技术政策;由“重化工业”

6、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20世纪70年代技术立国期技术立国产业政策,即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推进所有产业的知识密集化A.分阶段强制性介入企业的经营活动B.积极推动各产业结构布局的均衡化C.适时选取特定产业部门作为主攻方向D.对国民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10.在概述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和计划的辩证关系”时,有人绘制了下图进行说明,据此可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与市场相结合B.经济政策适时调整C.自由市场自由竞争D.国家垄断宏观调控11.下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代表国家基本特征保险型德国、美国、日本社会保障费用由政

7、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是社会保险金的主要来源福利型英国、瑞典对每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生活困难与生活安全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和企业缴费强制储蓄型(自助型)新加坡、智利建立保障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投入资本市场运营,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金A.社会保障模式取决于各国国情B.高福利可以缓解欧美国家债务危机C.欧美各国福利资金来源多元化D.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具体回答为什么在世纪之交要撰写新版本的全球通史时说:“新世界需要新史学。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

8、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是( )A.教皇保罗六世崇信科学技术B.全球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C.历史的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D.科学技术广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13.有学者指出,随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A.世界各国根本利益的趋同B.全球经济重心已经发生转移C.全球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D.世界政治格局不断趋

9、于稳定14.2019年,曾供职于美国情报部门的斯诺登撰写的永久记录一书出版。他在书中表达了对“美国监视网络信息”行为的怀疑与不安,随后,美国政府起诉并指控他违反保密协定。由此可见,网络的重大弊端在于( )A.影响公民个人生命财产安全B.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C.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难D.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冲击15.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实力直逼七国集团(G7)。据IMF按购买力平价GDP测算,2001年七国集团占全球GDP的比重约为48.37%;到2012年,其份额已经下降到37.84%。而同期金砖五国所占的比重则由17.63%上升到27.25%。新兴国家实

10、力的增强( )A.表明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动权B.推动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迅速实现C.标志着不合理经济旧秩序的终结D.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1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材料的主旨是( )A.顺应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经济合作B.担当大国责任,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C.尊重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17.“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新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

11、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在英国,新的工党政府力图通过民主手段实现社会和经济革命。煤矿、铁路、煤气、电力以及英格兰银行都实现了国有化。根据战时联合政府1944年颁布的教育法案,更多的人获得了上中学的机会,工人权利得到改善。一项宏大的住房建筑计划开始实施。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几十年中,多数人眼中最伟大的成就是1948年创立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社会最贫穷的群体得到的医疗服务大为改善,降低了因罹患肺炎、白喉和肺结核而死亡的人数。这些是重大而持久的进步。 在北欧,政府施行左派纲领,包括国有化、税务和福利改革,还有国家对经济的广泛控制,培育与邻国苏联的友好关系。芬兰共产党掌握了内政部和四个其他部委。1946

12、年,共产党人毛诺佩卡拉甚至当上了总理。摘编【英】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福利国家在二战后逐步成熟的时代背景。(2)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综合本质、内容与影响,对“福利国家”进行名词解释。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

13、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 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竞个人

14、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实现

15、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越南也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人类文明的积淀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西方学者瓦德奈伊曾经说过:“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二战中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的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壮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摘编自豆丁网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