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84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人应当坚持正义【素养目标】语言目标:领会苏格拉底的论辩逻辑,学习其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思维目标: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审美目标:理解 “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的观点,把握住思想内涵。文化目标: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重点】领会苏格拉底的论辩逻辑,学习其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教学难点】理解 “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的观点,把握住思想内涵。【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想方设法的逃脱。如果“生”与“义”发生了激烈

2、的矛盾冲突,你又会如何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如何抉择的。2.作者简介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氏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拉。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

3、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西方古代著作丰富且作品完整齐全留传下来的唯一著作家,他为后人留下了30多篇对话集。其中理想国和法律篇包含着丰富的法哲学思想。3.创作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

4、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4.资料链接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他们之间是师承关系。苏格拉底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的学生的记述来了解他的思想。苏格拉底认为

5、“心”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心”能把握真正的形式和理想化。而感官对象只是有接近这种形式的倾向。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虽然后世对他的基本定义是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但其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神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学以及法学,早已经不囿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有时也去广场听苏格拉底讲学,与苏格拉底也是“师友间”的情谊。作为雅典的巨富,他在苏格拉底受审,时及苏格拉底被投入狱中后,不止次表示愿意出钱为苏格拉底免除一死。但是苏格拉底执意不领情,舍生取义,为维护雅典民

6、主制度所制定的法律献身、殉道。苏格拉底认为交纳赎金,以求免于一死,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有罪,这是苟且偷生。而不承认有罪,甘愿接受法律的裁决虽然被处死了,但大义凛然,作为哲人,是最崇高的殉道表现。二、研读分析(一)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在苏格拉底入狱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来到监狱,劝苏格拉底越狱逃跑的事情。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不断提问,层层递进,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体现了苏格拉底愿意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深刻阐述了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及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崇高追求和人格魅力。(二)文章结构文章由苏格拉底向好友格黎东表明立场入手,以明

7、确自己的认识做结,行文层层深入,深入浅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第二部分: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三)研读思考1.站在全文的角度梳理苏格拉底是怎样劝说格黎东的?(1)表明立场:听从道理,尊重道理。(2)告知好友:追求正义、美、好,听从道义、真理。(3)引导好友:要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4)启示好友:不能做不正当的事。2.“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

8、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3.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4.苏格拉底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苏格拉底举出体育运动员的例子,提出应当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心议题,“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不听从内行的看法和意

9、见,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5. “众人的考虑”与“我”有何不同?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而对于“我”来说,要慎重考虑行事是否正当,而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仍然是要遵循道理和原则。6.苏格拉底善于言辞,劝说艺术非常高超,真正做到了“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那么,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的呢?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不合正道,不从;推心置腹:尊重道理;请求考虑:不迷失自我;设问追问:促使作答;由此及彼:遵从道义;遵从真理,活得体面;一同研究:打消“不正当”的念头;邀请对方

10、:一起做正当的事。7.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三、整理归纳(一)拓展延伸1.文章中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的坚持是什么?坚持的是正义。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

11、“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2.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苏格拉底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与格黎东谈话洋洋洒洒,循循善诱,不温不火,水到渠成。他是一个为人极为和蔼的老师,谈话技术高超。在狱中,他质询格黎东也从不给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格黎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他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

12、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他有信仰,宁愿为正义而亡,不愿弃正义而苟活,他本可以自由,他本可以试图逃避,但作为一名哲学家,他觉得坚持自己的信仰更为重要。被雅典法庭以不信宗教的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成为哲学的殉道者。热爱理想与浪漫主义,热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却难以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人格太完善,而当时的法律却并不完善,于是有了他悲剧的一生。3.苏格拉底不逃走的理由是什么?苏格拉底被判入狱时,已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和道德知名度,是雅典文化界的知名人物,不宜选择逃走。苏格拉底被判入狱时,已70岁高龄,他身边有很多粉丝、学生和朋友;

13、其中包括一些外邦朋友,如忒拜人裴多、刻比多等。这些人都很崇拜苏格拉底,专门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在当时的雅典城市,苏格拉底绝对是一位受许多人喜爱和追捧的文化偶像。再加上苏格拉底自视为雅典人的牛虻,一直致力于向雅典民众宣讲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观,大力呼吁雅典人关注智慧和灵魂。在很多雅典人心目中,苏格拉底是一张醒目靓丽的道德名片,其道德知名度应当非同一般。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社会和道德处境,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他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苏格拉底尊重和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维护雅典法律尊严,坚持按照道德原则做合乎正义的事。在执行死刑前一天,格黎东去监牢探望他的朋友,极力劝说苏格拉底逃走。苏格拉底从容淡定,以法

14、律为第一人称,向格黎东分析了不能逃走的理由。苏格拉底说,自己作为雅典公民的一员,理应遵循契约精神,不应违背与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如果私下逃走,就会伤害自己的国家,不合道德正义。苏格拉底全面考量了私自逃走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最终选择拒绝逃走。他将失去做人的脸面和尊严,无法和别人继续讨论真理、公正和正义的问题,而这种平庸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苏格拉底还谈到了由于自己逃走而带给周围人的伤害,比如朋友将受到牵连,被查抄财产、受到监禁或流放;自己的学生、朋友、亲人被别人嘲笑。(二)艺术手法1.本文艺术特色: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口服,换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换作每个人却不可

15、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接受这样不公正的判罚。本文中苏格拉底不赞同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而逃跑,针对格黎东提出的如果不逃走的几点后果,他以雄辩的逻辑,通过步步设问,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诱导格黎东放弃越狱的想法。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2.层层铺垫法:亦称巧铺妙垫法。它是指作文时,为情节的展开,为高潮的到来,酝酿气氛,作好准备,铺平道路的写作方法。使用层层铺垫法,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立意,发掘文章的主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运用效果: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以此揭示出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为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3.铺垫法分类:设问式铺垫。为反对对方提出的设想,采取步步设问的方式,促使对方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最后放弃原来的结论。描写式铺垫。在开篇尽情铺陈、描写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背景式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让故事的发展事出有因,也使故事更真实合理。衬托式铺垫。先描写次要人物或叙述次要情节,以从正面衬托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情节的发展。反差式铺垫。就是让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可以取得带给人意外惊喜之感。(三)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