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81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让国,俱逃归周。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材料二: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

2、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称之,曰“圣之清”。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割也,易此必乱。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太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乖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孔子称之以至德,且日民无得而称焉。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秦伯顺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余也。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汤武之征伐

3、,即尧舜之楫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洁身自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斯皆过乎中者也。呜呼,廉顽立懦,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夷齐也厥旨深矣。(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注廉顽立儒: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此孟子之所以讥乎A其B隘C而孔子至D德之E称在泰伯F而不在G夷齐也H厥旨深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A让,指谦让,与汉书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思不同。B.叩,指拉住、勒住,与项脊轩志中“以指叩门扉”的“叩”意思不同。 C.兵,指用兵器杀害,用作动词,与材料二“为万世法”的“法”用法不同。D.毛,文中指土地上生长的草木,与成语“不毛之地”的“毛”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东征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劝阻武王未果,避世隐居到首阳山,他们作了一首诗批评武王以暴易暴。B.依照古制,周太王应把王位传给长子泰伯,但他却想传位于小儿子季历,泰伯得知后就逃跑了,孔子称赞泰伯的德行最髙尚。C.在方孝孺看来,天下需要贤明的君主,因此商

5、汤和周武王征讨前代暴君与尧舜禅让都符合天道,天下归服于周也是历史必然。D.伯夷的行为虽然能够使顽夫变得廉洁,使懦夫坚定心志,但孟子认为,他未能达到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不能够为百世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2)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14.方孝孺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行为是怎样评价的?请简要概括。(3分)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度12月高三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县西五十里,有灵山寺,创于唐僧大颠

6、。当昌黎韩公刺潮州时,祀神海上,留宿其地,因与大颠往来。后改刺袁州,留衣为别,山故有留衣亭。屡经兵燹鞠为茂草父老仅传其址而已余窃惟今天子德洽四海,民殷物阜。凡浮屠、老子之宫,与夫一丘一壑,才人逸士所当留连而与托者。而斯亭者,重以韩公之流风余韵,顾听为荆榛之墟,是亦守土者之羞也!爰捐俸金五十,庀材鸠工,经始于辛巳八月,阅四月始成。置酒于亭,客起而问曰:“韩公生平排斥佛老不遗余力,时又以谏迎佛骨被谪,则公于僧宜深恶而痛绝之,何忽于大颠情好殷勤?”予曰:“公不云乎,人固有墨名而儒行者,可以与之游乎!若大颠,固所谓问其名则非、较其行则是者也。唐宪宗崇尚释氏,舁佛骨入大内,朝野倾动若狂,士庶解衣散钱,惟

7、恐不及。韩公以大儒自命,不惮死祸,抗表争论。而大颠于佛法大盛之日,穷处海滨,友木石而侣蛇虎。不为利疚,不为威服,公与大颠同之。然则,方以内惟公一人,方以外惟大颠一人,两相契合,莫逆于心,固未易为一二流俗人道者。而必拘拘较论于儒释之迹,不亦浅之乎视韩公也哉!”夫修举废坠,并论著古人遗事,以阐幽而解惑,有司之事也。山川景物之胜概,草木烟云之杳霭,登斯亭者,宜自得之,故不备载焉。(节选自潮阳县志重建灵山留衣亭记,有删改。作者是彭象升,其时任潮阳知县)材料二:知道贵明,守道贵笃。知而不明,则莫所适从,是谓畔道;守而不笃,则出入是非,是谓惑道。观夫佛骨一表,其辞严义正,至今读之,犹有生气。独惜乎知之有足

8、与,而其守未笃也。盖当夫谪潮幽居,而大颠密迩,则夫平生以辟佛老自许者,其刚方正直之气,盖奄奄殆尽矣。而韩愈留衣古寺之为,是延乎盗而入之门矣,恶在其为辟佛老哉。(节选自林大钦东圃先生文集,有删改)注: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潮州。在潮期间,与大颠和尚结交。改任前,留衣作别。这一行为引发后人争议。引自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大意是“有墨者之名而行儒家之行的人,可以与之交往”。指韩愈论佛骨表。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屡经A兵燹B鞠为茂草C父老仅传其址D而已E余窃F惟今天子G德洽H四海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9、. “友木石而侣蛇虎”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两句中的“侣”“友”用法相同。B. 胜概,指优美的景象,“胜”与岳阳楼记“巴陵胜状”的“胜”意义和词性均相同。C. 而,文中用以表示前后之间句意有转折,与师说“则耻师焉”的“则”意义不同。D. 佛老,佛家和道家的并称。佛教,又称为“释教”。材料一以“释氏”来指称佛教。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象升深感自己身为管辖一方疆土的地方官员,负有重建留衣亭的分内职责。他还付诸实际行动,捐出俸禄,召集工匠,最终促成此事。B. 彭象升认为,韩愈、大颠虽分属儒释两派,但一人不随朝野追捧佛骨,一人在佛教大盛之际隐处潮地,两

10、人均不从流俗,交情也无需俗人置喙。C. 彭象升为留衣亭作记,却基本不描述亭子周遭的自然景观,而是从亭子的历史由来以及重建亭子的缘由着笔,进而评析韩愈与大颠的交情。D. 通晓儒道,要做到明晰清楚;遵守儒道,要做到坚定不移。林大钦开篇提出关于“知道”和“守道”的观点,是为后文评价韩愈的行为张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亭者,重以韩公之流风余韵,顾听为荆榛之墟,是亦守土者之羞也!(2)韩愈留衣古寺之为,是延乎盗而入之门矣,恶在其为辟佛老哉。14. 对于韩愈与大颠结交一事,两则材料的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厉必有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也。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

12、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填,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孟子车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悦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礼敬子车甚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郏,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稀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

13、非尔所及也。”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复书,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受书,然后退。使者还鲁,问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授臣书,事毕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书而不送,何也?”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宾也。”(选自孔丛子杂训,有删改)注子上,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孙。季孙,与下文康子是同一人,名肥,谥“康”。孟子车,孟轲,字子车,一说字子舆。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膏雨之所A生也B广C莫大焉D民之受E赐也F普矣G莫识其由

14、H来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兄,指用对待兄长的方式,与“理实如兄言”(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兄”用法相同。B.孺子,文中指小孩子,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孺子”词义相同。C.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D.“使以书如卫问子上”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上向子思请教治学之道,子思认为治学必须像圣贤那样,从经典开始才会有真才实学。B.子思言传身教,以踮起脚来遥望远方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

15、清楚为喻,勉励子上要勤奋学习。C.子思借子游回答季孙之问一事让悬子明白了“圣道与仁爱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道理。D.子上把回信交给使者时的态度不如其父子思对使者的态度礼敬有加,这引起了使者的不满。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4分)(2)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4分)14.为什么子思对孟子车“悦而敬之”?(3分)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贴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