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72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同步测试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47: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等人,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A.厚德载物 B.自强不息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2.在列强的屡次侵犯之下,近代中国人感受到挫折与沮丧。龚自珍指陈中国本身的毛病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魏源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缘故。据此可知,两人的思想()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

2、的变革3.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要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是由于()A.北洋政府统治腐朽黑暗 B.中国人救亡意识的增强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 整座“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和四边的屋顶都贴着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瓷器和丝绸。这反映出()A.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借鉴 B.中国建筑水平高于法国C.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

3、传播 D.中学西传思潮逐渐兴起5.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7.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

4、,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A.蔑视权威和教条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C.捍卫道学家尊严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8.黄宗羲在原臣中写道,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 B.抨击君主专制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D.倡导经世致用9.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A.顾炎武 B.黄宗羲C.王夫之 D.李贽10.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

5、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下列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11.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为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12.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

6、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D.理学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13.“虎溪三笑”指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知当时()A.儒、道、佛出现交汇融通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4.孔子主张人的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所说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 B.“爱人”之

7、心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15.唐朝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两教的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提高孟子地位,宣扬“天人感应”C.顺应三教交汇融通,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

8、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价值观使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摘编自张应杭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17、18世纪是“东学西传”的时代。中国文化的传入使欧洲学者开始认识到,欧洲文化并不是世界上最早和唯一的文化,东西方各民族不仅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都具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中国文化的缺陷有不少批评,但他仍然肯定中国文化是一种独立文化,有自己的优

9、点。伏尔泰态度更鲜明,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宽容的品格,优于欧洲文化,主张利用中国文化建立起中国式的“理性王国”。摘编自陈浮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

10、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的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史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的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启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相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1)根据史料一,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A 解析:材料“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思想,故选A项。2.

11、D 解析:根据材料“指陈中国本身的毛病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缘故”可知,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他们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排除A项;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材料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排除C项。3.D 解析: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的宗旨是从学术入手,改良人心风俗,而到1921年1月却变成“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改造中国与世界”,带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原因是五四运动后

1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19181921年一直是北洋政府进行统治,统治的腐朽黑暗不是新民学会宗旨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新民学会的宗旨都是救国,仅是方式方法发生变化,且仅代表毛泽东与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无法体现所有中国人救亡意识增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而材料时间是1921年1月,排除C项。4.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时法国国王在凡尔赛建造了“中国宫”,并摆放中国的青花瓷器和丝绸,这体现了法国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借鉴及对中国物品的喜好,说明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的借鉴,但体现不出相互借鉴,排除A项;法国对中国

13、建筑艺术的借鉴,并不表明中国建筑水平高于法国,排除B项;中学西传在丝绸之路开通后就已出现,排除D项。5.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宣称儒家学说是“理性宗教”,认为儒家学说足以取代当时西方盛行的宗教,其主要目的是借古讽今,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排除A项;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目的是宣扬启蒙思想,并非为新教作舆论宣传,排除B项;伏尔泰推崇儒家学说客观上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但这并非伏尔泰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6.A 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

14、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批判当时有些学者“徒知而不行”的“空谈”学风,主张学术为现实服务,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致良知”是明朝王守仁的思想,排除B项。8.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契约关系,君主如果不能“为天下”,臣可以视君为路人,这就否定了君主的权威,抨击了君主专制,故选B项。9.A 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15、耳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A项。10.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阴阳”“始终”“善恶”,可知太极图说汲取了佛、道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了解释,故C项正确。11.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佛教僧人主动学习和适应儒家思想,没有体现佛教与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僧人要尊敬父母;提倡忠君爱国”“讲诵儒家的丧服经”,可知中国佛教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浸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早期佛教理论,不能体现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故C项错误;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故D项错误。12.A 解析:西汉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谈论玄学为主的思潮,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故C项错误;理学是吸收了佛、道思想阐释儒学而形成的新学派,而题干材料中的“竹林七贤”谈论的主要是道家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