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69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诗歌艺术手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诗歌艺术手法 学案 姓名: 班级:【学习目标】熟悉古诗常用的艺术手法,并熟悉其解题步骤。【知识图要】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一、修辞手法1.常见手法及效果(1)比喻,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2)比拟,使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3)借代,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4)夸张,突出事物的某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怀,增强感染力。(5)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彰集中含蓄。(6)设问,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7)反语,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8)反问,加强语气

2、,表达强烈情感。(9)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10)互文,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11)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12)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13)用典,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14)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点,加强文章艺术效果和感染力。2.解题步骤(1)明手法,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3)析效果(作用),指出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作用)。二、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

3、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的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1.描写方法(1)按内容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2)按角度分: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俯仰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3)按参与感官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的结合。2.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与景;托物言志情与物;用典抒情情与事。3.解题步骤(1)明技巧,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方式。(2)释运用,结合诗句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3)析效果(作用),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

4、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问: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颈联中的景与情。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裴迪)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问: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第一首:【解析】第1步:明手法。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关键词判断修辞手法。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用“夏夜霜”来

5、形容月光,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第2步:释运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抓住“晴天雨”“夏夜霜”来分析比喻手法。第3步:析效果(作用)。赏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效果,比喻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答案】风吹古木,声音犹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风吹古木的美妙之声,以及月光的皎洁、明亮、清凉。通过描绘夏夜的宁静、清凉,传达了诗人对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二首:【解析】第1步:明技巧。题干指明要求对这首诗的“平静的叙述”的特点进行赏析,属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题。第2步:释运用。“平静的叙述”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而是说这类诗歌

6、客观地陈述的景、事,直白地表达情感,在分析时应当涉及这两个方面。第3步:析作用。诗歌首联描写昙兴上人的居住情况十年间一起在灞陵附近安心居住;颔联描写游览的过程进入山院门之后,穿过竹林中的小路,昙兴上人挽留自己倾听山泉之声;颈联具体描写山院的景色及感受夕阳时分,幽深的树林中鸟儿婉转地鸣叫,让人心中安适悠闲;尾联直接抒发感慨:昙兴上人的生活让人愿意放弃“浮名”而甘愿在此栖身参禅。诗歌前三联客观地描写了景物的清幽,尾联则直接抒情,表达了对这种悠闲生活的赞美与向往。【答案】同意。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啭”“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

7、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传达出对昙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1.常见的表现手法及效果(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2)衬托: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3)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8、,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营造某种氛围,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4)用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的表现手法。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比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比兴常连用。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6)动静结合: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多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也有动静互衬,营造意境。(7)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

9、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8)点面结合:“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9)调用多种感官:视觉描写为主,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增强描写的立体感,多方面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2.解题步骤(1)明手法: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3)析效果(作用):写出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四、构思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10、。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1.常见的结构技巧及效果(1)卒章显志:在诗歌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增加诗文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晴”的艺术效果。(2)以景结情: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3)抑扬: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无论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都是突出强调后者。(4)伏笔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增加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形象更鲜明。

11、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5)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6)曲笔入题:不马上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7)照应:篇章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2.解题步骤(1)明技巧:准确指明诗歌所运用的结构技巧。(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是如何运用这种结构技巧的。(3)析效果(作用):写出这种结构技巧有什么效果、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酬贺遂亮(节选) 韩思彦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簪裾非所托,

12、琴酒冀相并。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问: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蝶恋花 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 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曾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抗金前线,准备收复被金人占领的西北军事重镇长安。但不到一年,朝廷调走王炎,陆游也奉调回京安置。本词写于此时。长安:借指南宋首都临安。长杨赋:汉扬雄所作,扬雄常被看作怀才不遇之人。问:本词构思今昔交织,回环往复,请联系全词内容具

13、体分析。第一首:【解析】第1步:明手法。“哪些表现手法”说明手法不只一处,而是存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第2步,释运用。读懂诗歌。“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柳树在春光明媚之时未尝不枝繁叶茂,鲜丽可爱,然一旦秋霜来临,它便凋谢零落,容易折断。松树在一般的时候显得平淡无奇,而当漫天冰雪摧残了所有花木时,它却能依然挺立,只有在这时,人们才发现它的品性之可贵。第3步,析作用。诗人用柳树和松柏在霜雪下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赞美松柏的品质。运用象征手法。诗人与朋友相互间建立了友谊,这种友谊能经受种种考验,长久不衰,就像那松柏长青,经冬犹茂。情感由此可以推知,诗人和朋友的友谊经历许多人世间的秋霜冰雪的考验,表

14、达诗人对这样的友谊的赞美。【答案】手法:对比的手法。用秋霜来临柳树松脆和飞雪漫天松柏挺立对比,赞美松柏高洁的品性。象征的手法。用松柏的高洁象征诗人与朋友友谊的坚贞、可贵。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经过艰难困苦考验的友谊的赞美之情。第二首:【解析】第1步:明技巧。题干已明确词作的构思特点是今昔交织,回环往复。第2步:释运用。诗歌先是托物起兴,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勾起了作者的旅思;然后回想当年在前线抗金,表达了陆游对国事的忧虑;接着写如今已经被罢官而回乡退隐,但自己抗敌兴国的重大抱负无人托付;最后从慨叹转为激愤,运用典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愤懑。第3步:析效果。今昔交织,回环往复的效果。【答案】本词触景生情,追忆往事,今昔对比,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描绘了眼前悲凉的秋景,渲染了时代气氛,烘托了词人心境;第二层思昔,“忽记”写词人联想自己的战斗经历,表达对国事的忧虑;第三层再回到现实,表达归隐的意愿和抗金策略无人托付的遗憾;第四层回顾往昔,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江山的悲愤。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