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致大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51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致大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3课《致大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3课《致大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课《致大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致大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的主旨,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感受诗人普希金笔下的自由精神。2.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主旨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2.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方法】 讲解法 启发法 提问法 讨论法【预习作业】1.扫清文字的障碍,熟悉文章的内容。2.梳理文章的结构,找出作者在致大海中联想到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泱泱大国,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

2、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一一致大海在我们感受外国诗歌艺术魅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接这首诗来增强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今天,我们要强化诗歌鉴赏过程中的“主旨”意识。二、整体感知1.诵读全诗,把握主旨(1)指导学生诗歌鉴赏的思路诗歌鉴赏“三注意”:一是注意题目二是注意作者三是注意注解(2)讨论致大海的主旨一看题目:联系致橡树在舒婷这位现代女性的笔下,橡树已不再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的物像,一棵普通的树,而是阳刚的男性形象的象征,致橡树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今天我们学习“致大海”, 作者为什么对大海情有独衷,深情倾诉,大海又具有怎样

3、的象征意义呢?这是我们看到这个题目时应建立的敏感点,是我们必须追寻的一个问题。再看作者和注解: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可介绍的情况很多。但是,我们的课文注解在介绍普希金时写道(学生齐读):“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他因为写作歌颂自由的诗,于1820年被沙皇流放到南方。”而在诗歌文本中我们也注意了到作者在称呼大海时用的修饰成分,请学生找到典型的句子(诗歌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由此得出本文的主旨:作者通过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2.分析结构,理清思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梳理诗歌的结构)普希金写了一些歌颂自由的

4、诗,反对专制暴政,1820年被沙皇流放到南方,在流放地,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做自由的象征。1824年,和当地的总督发生冲突,第二次被流放,当他远离流放地,面向大海告别时,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从题材上,这是一首“离别诗”,在现实中我们是怎样和他人告别的呢?(学生讨论) 首先:我要走了,现在来和你告别 然后:回忆曾经的时光 最后:再见吧,朋友,我会永远想念你!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以诗人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梳理诗歌的思路:第一部分:诗人与大海告别(1-2小节)第二部分:回忆联想(3-13小节)第三部分:再次告别,永远怀念大海(14-15小节)三、重

5、点分析1.在“主旨”意识之下,分析第一部分。提问:(1)大海象临别的朋友,“忧郁的怨诉”悲哀的喧响”,大海为何“忧郁”和“悲哀”?回答:作者借物抒情,写大海实际上在写自己,因为不得自由,因为追寻自由的步伐受阻,所以作者“忧郁”和“悲哀”2.在诗中,普希金抒写大海对他的召唤,大海为什么召唤他呢?回答:大海召唤他冲破牢笼,追求自由。3.分析第三部分集体朗读,思考讨论:这两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表面义对大海永远的怀念深层义永不消沉,永远充满激情、力量和斗志,永不停息追求自由的步伐。4.重点分析,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联想到了拿破伦和拜伦?(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个难点,引入其他的诗歌,和学

6、生一起总结研究)(1)节选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强调:曹操在诗中联想到周公,表达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遇天下的贤才。(2)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强调:苏轼用周瑜年轻有为的形象来反衬自己难建功业,壮志难酬的感慨。(3)分析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7、注解: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黄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强调:陈子昂怀才不遇,希望遇到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的人,实现自我的胸怀抱负。(4)小结:作者由于某一点出发而联想到一些人物,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与诗人的关系 相似 相反 诗人渴望遇到的在致大海中,普希金联想到拿破仑和拜伦,属于前面提到的那一种情况?明确:一是诗人、两位英雄人物和大海具有相同的特质自由的精神。二是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岛上安息,普希金最钦佩的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但他最终为祖国所不容,客死希腊。普希金借拿破伦和拜伦的不幸结局来表达前程渺茫,有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悲哀四、总结全文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诗人热爱大海、依恋大海,诗人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