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45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焦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仍上奏曰:“卢杞为政,穷极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遗补陈京、赵需、裴

2、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论奏。次日,又上疏。高又于正殿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早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日,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

3、,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塞,特赠礼部尚书。(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五,有删改)注疣痏:疮痍。越:流亡。忠謇:忠诚正直。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3分)愿A问外廷B并敕中人C听于民D若亿兆E异臣之言F臣请前G死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当,主持,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B傲,傲视,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傲”意思相同。C罔,欺骗、蒙蔽

4、,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相同。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宗时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被授予京畿观察使的职位。B袁高认为,卢杞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并暗中残害,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朝廷不应该起用他。C袁高坚决反对起用卢杞,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认为袁高上奏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袁高上奏的建议做了。D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朝廷量地给牛,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袁高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5、现代汉语。(8分)(1)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2)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14袁高做了哪些事来阻止卢杞被起用?请简要说明。(3分)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

6、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

7、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注】秋请:古代诸侯王于秋季朝见天子。践更:受钱代人服役。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秦A制之得B亦以C明矣D继汉E而帝者F虽百代G可H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

8、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字意思不同。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思不同。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博戏,博戏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了,这成为吴王意图谋反的诱因。B使者被拘留后,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不合礼节,但文帝听了使者解释后未追究吴王的过错,且特许吴王不用来朝见。C晁错

9、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反叛。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3分)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三代之亡,非法

10、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明王理人,不知所好,而知所恶;不知所归,而知所去。使人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节选自反经)材料二: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

11、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

12、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注】山东:七国除秦外,韩、魏等六国地皆在华山以至殽塞诸山之东,故曰山东。小国:此指魏国。10.材料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乱弱者A亡B人之C性也D治E强者F王G古之H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管理、统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相同。B.劝,文中是勉励的意思,与成语“断织劝学”中的“劝”意思不同。C.法律,古代的刑法及律令,与现在的国家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所不同。

13、D.民望,文中指民众埋怨,在其他语境中有时也可译为人民的希望或榜样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经中认为夏、商、周三代消亡,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执行前代圣君的规章制度,强调了合适的执法者对于国家的重要性。B.秦国彰明法度,严格刑罚,最终使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尊贵;而韩、魏等六国群臣不行正确的治国法术,谋私营利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C.越王勾践先前轻信龟甲占卜来与吴交战,战败被俘;后来回国后他抛弃龟卜,彰明法度,最后活捉吴王,显然想通过鬼神保佑是其亡国被俘的主要原因。D.君主一旦错误地奖赏臣子,就会令臣子抱有侥幸心理,使得功劳不被看重,也会令国家财力逐渐

14、匮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2)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14.两则材料提到的统治者刑罚失当会带来什么弊端?请简要说明。(4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注】,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

15、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能善终者为师。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文本二: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节选自晏子春秋刘向叙录)【注】胡:齐国先君胡公静,因其在位时间长,所以将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