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39500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一单选题(共60题)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D.全面要求原则【答案】 A2、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3、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

2、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4、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A.蔡元培B.梅贻琦C.竺可桢D.蒋南翔【答案】 B6、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教师的道德在于()A.诲人不倦B.有教无类C.化民成性D.因材施教【答案】 C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教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B.教育与品德培养相结合C.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D.教育与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答案】 C8、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

3、.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答案】 D9、道德是以()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A.罪与非罪B.理性C.慎独D.善恶【答案】 D10、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B.高校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控制能力,学会“情绪管理”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答案】 D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4、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苏轼【答案】 B12、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13、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A.梁启超B.蔡元培C.梅贻琦D.陶行知【答案】 B14、道德的目的是()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答案】 A15、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1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被动型D.主导性【答案】

5、D17、“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说的。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答案】 C18、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19、对教师正直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直品德是教师在履行义务时的人格特征的表现B.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教育青年学生本分做人C.教师要自己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少参与进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的斗争D.教师要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答案】 C20、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形态所

6、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A.思想意识B.文化意识C.社会经济D.社会意识【答案】 D21、“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 )。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无偏见性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答案】 D22、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2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为人民服务B.责权利统一C.集体主义D.按劳分配【答案】 A24、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25、“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 )。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无偏见性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答案】 D26、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27、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B.高校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控制能力,学会“情绪管理”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答案】 D28、道德的目的是()

8、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答案】 A29、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孔子D.庄子【答案】 C30、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A.言传身教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反求诸己【答案】 C3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的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教育公正D.教育人道精神【答案】 B32、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A.言传身教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反求诸己【答案】 C33、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A

9、.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34、()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35、“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说的。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答案】 C36、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A.他律性B.自律性C.层次性D.实践性【答案】 A37、创造性地发展了西方社会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里程碑式人物是()。A.英国教育家保罗纽曼B.美国教育家杜威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德国教育家洪堡【答案】 D38、“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

10、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 D39、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40、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A.爱国守法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敬业爱生【答案】 D4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答案】 C42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的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教育公正D.教育人道精神【答案】 B43、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是非B.善恶C.荣辱D.美丑【答案】 B4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被动型D.主导性【答案】 D45、“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D46、对教师正直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直品德是教师在履行义务时的人格特征的表现B.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教育青年学生本分做人C.教师要自己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少参与进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的斗争D.教师要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答案】 C47、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