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39246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任务1需要学生理解两篇散文内容,结合各自文本语境阐释关键语句内涵B.任务2需要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同主题散文在写法层面的细微差异C.任务3需要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比较散文和诗歌在诗意上的不同之处D.三项任务都需要调动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并结合阅读体验进行阐释【答案】 B2、阅读琵琶行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教学方法B.朗读需要有层次,对内容的理解须由浅入深C.诗歌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

2、品读D.课堂需要互动,而互动的方式就是提问【答案】 D3、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韧不拔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自强自立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 A4、老师在讲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定语后置句,就举出以下例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例句不符合要求的是()。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B.冠者五六人,

3、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答案】 C5、 阅读某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注重分析语文课例中师生对话的交互影响B.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是判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C.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读写思维发展的内在因素D.观察课堂学习活动是课例研究常用的终结性评价方法【答案】 A6、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有学生背诵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了互文修辞的诗词,并举出了几个示例。下列适合的是(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答案】 B7、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5、、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答案】 A8、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堂导入环节,回答问题。 A.这样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B.这样的安排与议论文这一文体特征相暗合C.这样安排把握住了“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D.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教师使用学生问题导入,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答案】 B9、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

6、效应”的教学观念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答案】 B10、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教师指出此处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此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 A11、阅读某教师教学过秦论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A.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分析学情不可以想当然B.对于难度较大的文言文,教师在台上讲解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C.分析学情要实事求是,对学生的期

7、望值不能过高但也不能过低D.教学方式不应一成不变,要根据学情做出适当调整【答案】 B12、某教师在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时,为学生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其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B.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C.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

8、被人唾弃的下场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答案】 C13、某教师在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时,为学生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其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B.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C.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

9、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答案】 C14、教学完某版教材的诗词单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诗词的拓展阅读,指出古人常以花喻格,以花明志。下列诗词名句中未体现意象“花”的这一特点的是( )。A.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答案】 D15、阅读某教师的课堂回忆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该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过于主观,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B.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山水美景的情境,有

10、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C.教学时用单纯的美景和轻柔的乐曲奠定了课堂恬静的氛围,剥夺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初体验D.课堂教学安排是由“景”到“人”再到“情”,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答案】 D16、教师在讲到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时,举了一句与其意义相近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下面最恰当的一句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答案】 A17、以下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规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B.学会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C.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D.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写评论性文章【答案】 A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探究性学习更强调探究的过程,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的方法,因此对方法的体验和把握比探究结果的得出更加重要B.

12、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过程的推进中注重构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不是真的要学生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C.这个探究过程的探究方向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自主选定的。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D.在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但应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的方法,这段教学课例中的探究教学教师明确了探究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 D19、阅读雨巷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感情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

13、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 C20、古代诗词鉴赏课上,教师讲到古人作诗常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举例进行说明。下列适合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B.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C.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答案】 C2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教师依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以下教学行为,其中符合这一建议要求的是( )。A.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选修课C.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D.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答案】 B22、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儿童、少年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列举了相关主题的作品供学生参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冰心小桔灯C.阿城溜索D.林海音窃读记【答案】 C23、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让语文回归生活,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C.作业由易到难、有启发性D.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 D24、教学空城计,教师推荐另外几篇节选自四大名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