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38999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承受性D.主导性【答案】 D2、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A.价值观念单薄B.育人意识退化C.角色意识淡化D.敬业精神弱化【答案】 C3、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4、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2、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答案】 C5、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A.可变性B.差异性C.历史继承性D.多元化【答案】 C6、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答案】 B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D.以上都是【答案】 D8、()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

3、高标准。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B.培养四有新人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 D9、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10、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答案】 B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D.以上都是【答案】 D12、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

4、.广泛性B.强制性C.非强制性D.包容性【答案】 C13、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14、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1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答案】 C16、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

5、国守法【答案】 A17、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是1681年()的“基督教兄弟会”创办的。()。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答案】 C18、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19、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教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B.教育与品德培养相结合C.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D.教育与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答案】 C20、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答案】 D21、宋明

6、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A.言传身教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反求诸己【答案】 C22、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23、对教师正直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直品德是教师在履行义务时的人格特征的表现B.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教育青年学生本分做人C.教师要自己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少参与进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的斗争D.教师要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答案】 C24、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A.教育理论B.教育方法C.

7、教育技术D.教师品行【答案】 D2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A.蔡元培B.梅贻琦C.竺可桢D.蒋南翔【答案】 B26、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27、以下()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A.依法依规处理B.品德评价C.批评教育D.价值澄清【答案】 D28、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8、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答案】 A29、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30、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31、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A.精神B.实践C.信念D.实践一精神【答案】 D32、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

9、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33、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的意义。A.埋头苦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 B34、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答案】 C35、教师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由衷喜悦和自我安慰的道德情感是()。A.荣誉感B.成就感C.幸福感D.自豪感【答案】 A3

10、6、“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说的。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答案】 C37、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A.利益关系B.权力意志C.意识形态D.管理手段【答案】 C38、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 )。A.重利轻义观B.重义轻利观C.义利并重观D.以上都不是【答案】 B39、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40、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A.存在B.不存在C.时有

11、时无D.可能存在【答案】 B41、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42、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A.求真崇善B.开拓创新C.独立自治D.理性批判【答案】 A43、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A.提高师德认识B.锻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4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承受性D.主导性【答案】 D45、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46、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A.专业性B.多重性C.探索性D.实践性【答案】 D47、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