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388446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选题(共60题)1、 小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A.归属功能B.支持功能C.认同功能D.塑造功能【答案】 C2、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A.升华B.补偿C.幽默D.认同【答案】 D3、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答案】 C4、 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

2、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A.杜威B.皮亚杰C.舒尔曼D.谢夫勒【答案】 A5、晓颖是个诚实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这些特征属于( )A.性格B.能力C.气质D.认知【答案】 A6、学记中在对学习和记忆的论述中指出:“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这体现了记忆需要( )。A.注重复习方法B.经常复习C.多种编码方式D.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答案】 D7、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答案】

3、D8、评价总结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A.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B.对学生进行操行谈话C.学生自评D.集体互评【答案】 A9、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全做成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答案】 C10、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答案】 C1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剌激获得D.刺激消退【答案】 A12、不论教师是否存在,也不论是否有任

4、务存在,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这种属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答案】 D13、“以退为进”形象说明了以下哪种问题解决的策略()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D.逆向搜索法【答案】 C14、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他不仅在家庭中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同样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再相逢,这个特质依旧不变。这体现出人格特征的()。A.稳定性B.独特性C.统合性D.功能性【答案】 A15、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成熟,有的则较晚,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5、)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C1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答案】 B17、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生存教育【答案】 B18、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中用的动物是()A.鸽子B.猩猩C.狗D.白鼠【答案】 C19、阳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继时型D.同时型【答案】 A20、孙老师在用同一套心理测试对初二年级的小珍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发现小珍的分数忽高忽低,这说明该测试缺乏()。A.信度

6、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答案】 A21、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答案】 C2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答案】 D23、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答案】 D2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

7、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答案】 A25、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B26、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答案】 C27、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体现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特点。A.

8、创造性B.长期性C.复杂性D.示范性【答案】 D28、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性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答案】 A29、“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于()。A.学记B.论语C.中庸D.大学【答案】 B30、(2021年下半年真题)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道理,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田老师贯彻的主要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直观性D.启发性【答案】 A31、提出了教师成长

9、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人是()。A.布鲁纳B.波斯纳C.布鲁巴奇D.科顿【答案】 B3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答案】 C33、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它主张在教育评价中应()。A.关注非预期效果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D.采用共同建构的方法【答案】 A3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答案】 C35、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

10、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答案】 B36、“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答案】 B37、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 A38、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内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这种归因属于( )。A.不稳定、不

11、可控制的外归因B.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C.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D.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答案】 D39、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答案】 A40、个体的动作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答案】 B41、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情操【答案】 B42、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后排?()A.正强化B.负强化C.延迟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 B43、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答案】 D44、2013年单项选择: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