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38487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四一单选题(共60题)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提高学校教育质量C.促进生产力发展D.提高升学率【答案】 A2、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A.没有关系的B.不能转化的C.可以转化的D.没有区别的【答案】 B3、2011年单项选择:教师以微笑点头的方式赞许王芳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矛盾,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A.信号B.感染C.调节D.激励【答案】 A4、为了记住“老鼠”“桌子”这两个词。而进行“老鼠正在啃桌子”这样的联想,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计划和监控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C

2、5、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考试前复习D.当天复习【答案】 A6、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间接性【答案】 D7、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功能。A.导向B.激励C.评价D.调控【答案】 B8、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

3、,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 C9、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 D10、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乌申斯基【答案】 A11、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A.行为改变法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D.运动改变法【答案】 A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孟子B.洛克C.荀子D.华生【答案】 A13、“教育即生活”

4、“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内容,构成了()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A.实验主义B.经验主义C.实用主义D.进步主义【答案】 C14、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答案】 A15、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 C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疏导原则【答案】 A17、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

5、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答案】 C18、(2021年上半年真题)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A.个性化与道德化B.社会化与个性化C.社会化与标准化D.个性化与趋同化【答案】 B19、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B.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D.辩证分析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答案】 A2

6、0、灵感现象是()的结果。A.直觉思维B.综合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答案】 A21、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A.学习压力B.学习兴趣C.学习期待D.学习知识【答案】 C22、对于班级里网络成瘾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在学生手腕上套上橡皮筋,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上网就弹橡皮筋,使其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来减少其上网的行为。这是()。A.强化干预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力D.替代满足【答案】 B23、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A.脱敏法B.强化法C.幽默法D.升华法【答案】 B24、()最能让学生的独立性在探索解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高度发挥,进而让

7、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A.读书指导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发现法【答案】 D25、隐性课程是()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答案】 D2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体现的师生关系是(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答案】 C27、小铭在填报志愿时对林老师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广延性C.创造性D.示范性【答案】 D28、“学生过度兴

8、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哪一类课堂气氛的表现 ( )A.积极型B.消极型C.对抗型D.顺从型【答案】 C29、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答案】 C30、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答案】 B3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能力B.思维力C.观察力D.记忆力【答案】 B32、力求本学期考得好,争取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这种学习

9、动机属于()A.远素的间接性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C.高尚的动机D.成就动机【答案】 B33、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 D34、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35、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答案】 B36、()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A.认知结构学习理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D37、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

10、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A.压力B.挫折C.焦虑D.愤怒【答案】 B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答案】 A39、“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析取概念【答案】 C40、()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答案】 B41、以高难度

11、、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理论C.发现法D.发展性教学理论【答案】 D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答案】 D43、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材料的组织的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命阶段【答案】 B44、李勇是一个内向的男生,到了青春期尤其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看到人群就绕道走。李勇这种情况属于()。A.焦虑症B.恐惧症C.孤独症D.抑郁症【答案】 B45、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A.社会性B.继承性C.特殊性D.阶级性【答案】 C46、下列人格测验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 )。A.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B.艾森克人格问卷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D.主题统觉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