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战略研究06.我国生猪营养管理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战略研究06.我国生猪营养管理战略研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生猪营养管理战略研究第一节 生猪营养管理现状一、饲料营养及营养管理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一)营养的重要性猪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依赖于饲粮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生猪营养状况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和猪只健康水平。营养在猪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决定了营养管理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了准确把握营养管理的技术关键,有必要先了解营养的重要性,尤其是营养与养猪生产水平和猪只健康水平的关系。1.营养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 营养是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饲粮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后,经生物氧化产生ATP,为机体维持生命以及蛋白质、脂肪的沉积提供能量。饲粮中的蛋
2、白质几乎是唯一可用来形成猪体蛋白质的氮来源。钙、磷、镁主要沉积于骨骼和牙齿中。微量元素、维生素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调节性营养物质,它们作为酶或激活剂、激素的组成成分,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体、辅酶或催化剂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的调控,进而影响猪的生长性能。此外,饲粮的能量水平以及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等)也可通过调控激素分泌、基因表达等影响猪生长发育。营养是猪繁殖的物质基础。母猪胎儿、子宫、乳腺组织等生长发育以及泌乳等所需的营养都由饲粮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化。饲粮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通过其生理活性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如精氨酸是猪体内合成氧化亚氮(NO)的唯一底物,NO可促进胎盘血管生成和血
3、管扩张,增加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减少胚胎/胎儿死亡;维生素A、B-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物素、叶酸等通过提高排卵数、刺激孕酮分泌、减少孕酮氧化破坏、调控免疫细胞功能、保障胚胎DNA合成、改善子宫内环境等多种途径,促进胚胎着床和发育,减少胚胎死亡,提高产仔数;微量元素铬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控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相关激素释放,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总之,营养通过影响生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潜力的发挥,影响着养猪生产水平。2.营养与生猪健康的关系 近年来,养猪业疫病频发,使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始重视通过营养调控增强生猪免疫力,以保障生猪健康。饲粮营养主要通过下述途径增强猪只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
4、(1)促进免疫系统生长发育 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相似,免疫系统的发育也需要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素的均衡供应。如得不到均衡供应,会导致猪只免疫器官发育不良,胸腺和脾脏萎缩,淋巴组织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2)保障免疫系统功能发挥 当猪遭受病原入侵时,免疫系统被激活而发挥作用,这也需要全面的营养支持。例如,淋巴细胞是蛋氨酸营养缺陷型细胞,不能利用同型半胱氨酸和胆碱合成蛋氨酸,当猪遇病原而产生免疫反应时,对蛋氨酸供给量的需求就增加;苏氨酸是组成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氨基酸,其缺乏会抑制免疫球蛋白产生,降低免疫功能,而提高猪饲粮中苏、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可提高血液中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
5、合征病毒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抗体水平。(3)消减免疫抑制 猪体内前列腺素E2(PGE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饲粮中添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共扼亚油酸、维生素E和硒均可减少PGE2的生成,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当猪只因病原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免疫抑制时,饲粮中提供合适的营养可消除或减轻免疫抑制状态。如饲粮中添加精氨酸能增强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免疫功能,提高血清抗体水平;生物素能改善受猪圆环病毒2型攻击的猪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共扼亚油酸可逆转由环磷酰胺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二)营养管理的重要性生猪营养管理总目的是配制营养平衡、安全性高、高效低成本的饲粮,采用合理的饲喂策略,以充分满足猪
6、只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挖掘其遗传潜能,并保障畜产品安全,最终实现养猪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生产实践中,生猪营养管理主要包括配方管理、饲料原料管理、饲料添加剂管理、生产工艺管理、饲料安全管理、营养供给管理等。通过有效的营养管理,可以保障猪饲粮的营养平衡、猪营养的合理供给、猪饲料的质量安全。1.保障饲粮营养平衡 饲粮营养平衡有两层含义。(1)饲粮营养物质供给量与猪需要量间的平衡(即供需平衡) 猪营养需要因品1种、生理阶段、生产目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等的不同而不同,只有当饲粮营养物质满足生猪需要时,才能挖掘其遗传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繁殖成绩;才能充分发挥猪自身的
7、主动抗病力,为减少药物使用及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奠定基础。(2)饲粮各种营养物质间的平衡 饲粮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中存在协同、转换、颉颃和替代等复杂关系。猪营养管理中要考虑各类营养物质间的微平衡:能量与其他营养物质间的平衡。能量水平是饲粮配方设计时最重要的指标。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整采食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能量总摄入量。饲粮的能量水平越高,猪的采食量越少,为满足生长和繁殖的营养需要,饲粮中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也应越高,反之亦然,即应保持饲粮中能量水平与其他营养物质浓度的平衡。氨基酸平衡。饲粮中各种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越接近动物的需要
8、,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国内外推荐的有关猪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模式,为配制氨基酸平衡型饲粮提供了依据。矿物元素平衡。饲粮中钙、磷的适当平衡非常重要。任何一种过量都会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降低。适宜的钙磷比例为11.5:1。饲粮中钙过多会抑制锌的吸收和利用,出现皮肤不全角化等缺锌症状。铜与锌、铁均有作用,添加高铜会影响铁和锌的吸收。饲粮的矿物元素阴、阳离子平衡状况会影响猪体内的酸碱平衡,其中Na+、K+C1三种离子对机体酸碱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脂肪酸平衡。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U/S)影响猪对脂肪的吸收利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脂肪酸更易吸收。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与U/S比值存在线性关
9、系,饲粮U/S应保持在1.5以上。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a-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存在平衡问题,两者比例以46:1为宜。适宜的比例可改善猪的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饲粮的营养平衡保障通过以配方管理为核心,以饲料原料管理、饲料添加剂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为配套的管理体系来实现。配方管理主要是对猪营养需要量的合理确定和对营养平衡的考虑。饲料原料管理和饲料添加剂管理,通过品控措施保证养分含量和可消化性,为饲粮营养平衡提供了保障。生产工艺管理,通过合理的饲料加工流程,减少投料计量误差和营养素加工损失,确保饲粮配方的保真性,达到设
10、计目标。营养平衡的饲粮,是促使饲料高效利用、保障动物健康、减少养殖环境污染的基础。2.保障生猪营养合理供给 营养供给方式(饲喂策略)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对于生长育肥猪,自由采食可提高生长速度,但会使脂肪沉积增加;育肥后期适当限饲可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改善胴体品质。对于母猪,营养供给方式通过初情期启动、卵泡发育、胚胎成活、乳腺发育等多个方面影响繁殖性能。自由采食可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母猪在配种前提高饲喂水平,可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和卵泡发育,增加排卵数,后备母猪尤其明显。配种后3周是胚胎附植的关键时期,母猪采食量过大将使血液孕酮浓度降低,胚胎死亡增加,而限饲可减少胚胎死亡
11、。母猪的乳腺发育主要在妊娠后7590天,此时过多能量摄人可使母猪乳腺细胞数量减少,影响哺乳期产奶和仔猪断奶重。总之,母猪妊娠期饲喂过多,会降低哺乳期采食量,导致失重增加,影响下个胎次乃至终身的繁殖性能。相反,妊娠期限制饲喂,可提高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失重减少,改善仔猪断奶重及后续繁殖性能。为保障生猪营养合理供给,在营养管理上应针对不同生产目的、不同阶段猪群,分别制定饲喂策略,并配套相应的营养监督措施,如母猪体况评定、背膘厚测定等。3.保障饲料及畜产品安全 饲料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生猪健康和畜产品安全,并最终影响消费者健康。如霉变饲料中的真菌毒素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使猪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饲料中
12、非法使用的违禁药物制剂(瘦肉精、其他类激素、镇静剂等)、违规超大剂量或不遵守停药期使用药物性添加剂,残留在猪肉中可能导致食用者发生各种急慢性中毒,甚至发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影响动物或人类的医疗效果;还会通过影响环境生物而破坏生态,进一步危害人类。饲粮的安全保障通过以饲料安全管理为框架,以饲料原料管理、饲料添加剂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为支撑的管理体系来实现。其中饲料原料管理的重心是加强对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检验和控制;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重点是严格按照国家法令法规要求使用添加剂,并建立药物使用记录追溯制度。4.保障猪场养殖效益 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是决定猪场养殖效益的
13、关键因素。应用高效低成本饲料是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核心。高效饲料的本质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高效低成本饲料是指在达到相同生产性能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配方成本。为此,饲料配方应随着原料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夏季猪采食量低,饲料营养水平需要适当提高。此外,合理应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如菜籽粕、棉籽粕、DDGS等,也是配制高效低成本饲料的重要措施。二、养猪生产中的营养管理现状(一)生猪企业决策者对猪营养的重视程度饲料在养猪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达70%75%。因此生猪企业决策者普遍重视营养问题,希望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企业效益。但企业
14、养殖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市场行情不同,决策者对营养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大型猪场多有专业技术人员对饲料原料质量、饲料配方、生产工艺进行把关。有的猪场还投资建设了颗粒饲料生产线,以减少养殖过程饲料浪费、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利用。许多猪场安装了自动化饲喂系统,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便于对猪群(尤其母猪群)实施精细化的营养管理。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管理者会通过采用优质原料或高档饲料、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高投入措施来获取高生产性能,实现最大效益,此时对饲粮配方营养水平的设置“大方”而“粗略”。而当生猪价格低迷时,管理者会通过增加配方中非常规饲料原料用量,辅以相关添加剂的使用等措施,在维持或适
15、度牺牲生产成绩的同时,大幅降低饲料成本,以增加养殖效益或减少亏损,此时,对饲粮配方营养水平的设置往往更加“小气”而“精准”。如每当玉米涨价时,大小麦及糠麸类副产品的用量就会增加,改善麦类饲料养分消化率的饲用酶制剂销售见好。(二)生猪养殖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动物营养知识水平和技术规范效果生猪养殖从业人员的动物营养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养猪生产成绩。过去由于养猪业的技术和资金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量大面广的年出栏几十头、几百头生猪的养殖专业户,他们自身大多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也没条件聘请专职技术人员,营养技术往往由全价饲料、预混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提供售后服务而得以解决。由于技术服务
16、不到位,有的猪场不管市场生猪价格、饲料原料行情如何变化,饲料配方往往数年不变。近年来,随着饲料企业、屠宰加工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涌入养猪业,规模猪场发展迅速,设施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营养管理也日渐规范,养猪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显迫切。养猪企业从高校招收动物营养或畜牧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通过在生产线的实践锻炼,培养成为可独立承担养殖过程营养管理的技术人才。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派员参加各类专业性会议或技术培训,及时将最新的动物营养新技术、新产品在场内进行试验验证、推广应用。企业还通过建立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等各类猪群饲养营养管理技术规范,使饲养员的日常工作简单化、标准化,从而减少随意性,以充分保障各阶段猪群都能得到合理的营养供应,有效改善生产成绩。(三)猪场营养管理体制及动物营养监督措施猪场营养管理体制以饲粮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