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22587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六(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六一单选题(共60题)1、针对“篆刻”模块教学,以下不属于教学难点是( )。A.识读和感受各种字体B.篆刻的用刀技巧C.形成对篆书及印章结构的审美情趣D.篆刻的历史【答案】 D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中,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该评价要点属于()A.第一学段(1-2年级)B.第二学段(3-4年级)C.第三学段(5-6年级)D.第四学段(7-9年级)【答案】 D3、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

2、于20世纪70 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A.内酯环B.醚基C.过氧桥D.内酯羰基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答案】 C4、针对用一根线散步室内线描写生一课,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是( )。A.让学生临摹经典的明暗素描作品B.教师局部示范,学生尝试运用创作C.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线条的韵律D.引领学生观察并用线表现对象的细节【答案】 A5、南宋时期在减笔人物画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是()。A.梁楷B.陈居中C.李嵩D.苏汉臣【答案】 A6、( )对于美术家来说是其作品走向社会接受过程的第一步,是艺术接

3、受的社会环节之一。A.新闻媒介B.美术展览馆C.美术院校D.美术市场【答案】 B7、陈老师上高二校园记事摄像课时,让学生用摄像机根据主题搜集材料,该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 )。A.剧本编写B.拍摄技术C.配音配字幕D.后期处理【答案】 A8、文具设计一课,展示实物并利用教具呈现设计过程所用的教法是( )A.演示B.示范C.实验D.讨论【答案】 A9、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B.学习方法大于学习方式C.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的具体化D.学习方法较之于学习方式更为上层【答案】 A10、对美术课教学实施起导向与监控作用的是( )A.课前准备B.授课方法C.教学评价

4、D.学生作业【答案】 C11、“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下列哪位画家的名言?()A.董其昌B.石涛C.弘仁D.朱耷【答案】 B12、在每一次的考试中李老师都会把学生的过往成绩与其该次成绩进行比较,来分析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的成长,这种评价方法是( )。A.诊断性评价B.个体差异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分析评价法【答案】 B13、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A.中国画B.工笔画C.写意画D.书法【答案】 D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是()。A.面向全体学生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培养艺术家D.注重创新精神【答案】 C15、对美术教学“演示法”不

5、恰当的评述是()。A.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B.能够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C.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法要领D.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答案】 D16、下列选项中,对教学重点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重点是一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B.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用的时间是最长的C.教学重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D.教学重点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答案】 C17、吕德的雕塑作品马赛曲表现了历史上的()。A.法国大革命B.法国七月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D.俄法战争【答案】 A18、在美术教学中,将学生的作业以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属于( )。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横向评价D.纵向评价【答案】 A19、对实用

6、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和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属于()。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答案】 C20、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能够提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领域是()。A.“造型表现”B.“设计应用”C.“美术鉴赏”D.“综合探索”【答案】 D21、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的是( )。A.顾恺之论画B.谢赫古画品录C.朱景玄唐朝名画录D.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答案】 D22、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A.黄绿色荧光B.蓝紫色荧光C.碧蓝色荧光D.蓝色荧光E.绿色荧光【答案】 C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手臂骨骼的是( )。A.肱骨

7、B.尺骨C.桡骨D.股骨【答案】 D24、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晋人风韵一王羲之赏析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A.作品的书写技巧与文化内涵B.王羲之的人生经历C.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D.兰亭序的创作背景【答案】 A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四家”的画家是()。A.黄公望B.赵孟頫C.吴镇D.倪瓒【答案】 B26、现代媒体艺术鉴赏教学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A.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形式与技术手段B.共同讨论作品深层文化意蕴C.学生学习运用动画制作的技术和程序D.自主讨论分析作品的内容与主题【答案】 C27、近代画家( )从中国画笔墨技法中概括出“五笔七墨”。A.丰子恺B.潘天寿C.黄宾虹D.张大

8、千【答案】 C2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答案】 C29、下列教学内容,不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是( )。A.创作美术作品B.讨论美术问题C.设计美术考察方案D.识记美术术语【答案】 D30、魏老师在上泥塑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为“激发兴趣文化引申方法学习一作品展示”,这指的是( )。A.教学理念B.教学难点C.教学内容D.教学程序【答案】 D31、在摄影中,任何被摄体聚焦清晰时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清晰范围(焦点部位纵向上的前后清晰区域)。

9、指称这一现象的专业术语是( )。A.焦距B.光圈C.景深D.快门【答案】 C32、下列选项中。对未来主义艺术特征描述不恰当的是()。A.歌颂当代生活中最新鲜的事物B.反对模仿.反抗和谐与高雅C.划分许多连续阶段来表现运动D.客观真实地再现视网膜映像【答案】 D33、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不属于美术学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的是( )。A.个人情境B.自然情境C.社会情境D.生活与职业情境【答案】 B34、“壁薄如蛋壳,表面黑亮如漆”的蛋壳黑陶属于()文化的代表。A.半山文化B.马家窑文化C.大汶口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 D35、炮制后能缓和其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

10、强的是A.盐黄连B.姜黄连C.酒黄连D.吴茱萸制黄连E.醋黄连【答案】 B36、吴老师上书法课,组织学生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先让学生读帖,其主要目的是()。A.认识颜体的结构B.理解书帖的内容C.学习文字表达技巧D.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答案】 A37、下列对于散点透视表述正确的是()。A.是表现三维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B.视域范围在60度角之中C.是指透视对象物在水平线上会存在着两个消失点D.将多个视点所见的物象,根据画家表现的需要将它们有机地组成画面【答案】 D38、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不属于美术课程目标维度的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

11、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审美与创造【答案】 D39、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开设中国画课程,该课程属于( )内容系列。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书法篆刻D.造型表现【答案】 B40、明代画坛上哪位画家完成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根本变革 ()A.徐渭B.陈淳C.王原祁D.吴历【答案】 A41、蒙克是属于二十世纪初哪个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 )。A.未来主义B.行动画派C.构成主义D.表现主义【答案】 D42、绘画中常用语“三庭五眼”中“三庭”表示()A.头部正面大小比例B.头部宽度大小比例C.头部长度大小比例D.头部立体大小比例【答案】 C43、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的教学难点是()。A.掌握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B.如何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进行设计C.熟悉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作用D.掌握色彩的搭配组合【答案】 B44、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 ) 。A.学业质量B.学业评价C.美术教学评价D.美术学习总结【答案】 B45、下列不属于美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