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37615145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章猪的品种(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猪的品种我国是一个猪的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经多次普查,对原有的100多个地方猪种经整理归纳,目前有76个地方猪种,其中已列入中国猪种品种志的有48个。这些品种曾以独特的特性受到国内外养猪业者的重视,如太湖猪的高繁殖力,民猪的抗寒性,香猪的肉质等。还有长期引入我国并已适应我国气候和生态环境的4个主要外来品种。这些猪种是我国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开展杂交利用的优良品种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财富。 第一节 猪的经济类型人们从不同的经济价值考虑,而培育出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不同类型的猪种,不同猪种的生长特性和沉积脂肪能力有差异,其生产出来的肉品质也不相同。根据猪的产肉特

2、点和外形特征,大致将猪分为瘦肉型猪、脂肪型猪、兼用型猪三种不同经济类型。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瘦肉需求的增加,世界养猪业品种经济类型逐渐由脂肪型向肉脂兼用型、再向瘦肉型不断演变。 一、瘦肉型猪国家标准GB 8468-87和GB 8470-87规定,瘦肉型猪的胴体瘦肉率至少为55%,其生长发育快,肥育期短。瘦肉型猪在肥育期有较高的氮沉积能力,生产瘦肉的能力强,能有效利用饲料转化为瘦肉,瘦肉占胴体重55%65%。猪的外形特点是:腿高、身长,胸浅而躯体狭窄,胸腿肌肉发达,身躯呈流线形,体长比胸围约长1520厘米,背膘厚1.53.0厘米,腰背平直,腿臀丰满,四肢结实。大型约克夏、杜洛克

3、和长白猪都属于此种类型。 二、脂肪型猪脂肪型猪能生产较多的脂肪,一般脂肪占胴体重45%50%,胴体瘦肉率仅35%45%,背膘厚5.0厘米以上。这种类型的猪成熟早,繁殖力高,耐粗饲,应性强,肉质好。对蛋白质饲料需要较少,需要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单位重消耗的饲料较多。猪的外形特点是:体躯宽深而稍短,颈部短粗,下颌下垂而多肉,胸深、腿短而大腿丰圆,臀部宽平,体长大体等于胸围,体长和胸围最多不超过25厘米的差异早年的巴克夏猪和哈白猪是典型的代表。三、兼用型猪这种类型猪的体形、胴体肥瘦度、背膘厚度、产肉特性、饲料转化率等均介于瘦肉型猪和脂肪型猪之间,有的偏向于瘦肉型猪,称为肉脂兼用型猪,有的偏向于脂肪

4、型猪,称为脂肉兼用型猪。瘦肉占胴体重45%55%,背膘厚3.04.5厘米。苏白猪为典型代表。 第二节 中国地方猪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异悬殊,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对肉脂需求及加工方法各异,决定了选育条件和培育方式不同,便形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各具特色的地方优良猪种。中国地方猪种有很多优良种质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是: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发情明显,肉质好,抗逆性强。一、中国猪种类型我国地方优良猪种与国外培育品种和国内杂交育成的新品种迥然不同,不宜用国外养猪业惯用的三种经济类型硬套分型。在长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各地区各自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猪种类型。我国学者依据猪种起源、

5、体形特点和生产性能,按自然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将中国地方猪种划分为六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华中型、高原型。1.华北型华北型猪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东北、华北、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华北型猪分布地区在我国气候区划上属于北温带、中温带和南温带,该地区一般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农作物一熟或两熟,饲料资源尤其是青饲料资源不如华中和华南地区丰足。猪的饲粮中,农副产品和粗饲料的比例较高。(1)外形特点 由于生活在气候干燥、日光充足、土壤中磷钙等矿物质含量较高的地方,加以放牧获得充分运动,因而华北型的地方猪种一般体躯较大,背狭而长,四肢粗壮,体质健壮全身被毛黑色,嘴长,面直,耳大下

6、垂,额间皱纹纵行,皮厚多皱褶。(2)性能特点 性成熟较晚,繁殖性能较强,一般每胎产仔1012头,母性强,泌乳性能好,仔猪育成率较高。耐粗饲和消化力强。华北型猪由于多采取放牧和吊架子饲养法?前期增重缓慢,肥育期间增重较快,其绝对增重常超过其他类型猪种。又由于长期推行这种肥育方法,脂肪在肥育后期积累,具有腹内脂肪量较大的特点。华北型猪肉质好,肉色鲜红,肌内脂肪含量高,味香浓。(3)代表猪种 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内蒙古河套大耳猪,河北深县猪,山东沂蒙黑猪、里岔黑猪,河南淮南猪,安徽定远猪。2.华南型主要分布于南岭与珠江流域以南。在云南的西南和南部边缘,广西、广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省和台湾省。华

7、南型猪分布地区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上属于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和南热带。该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气温虽不是最高,但热季最长,草木繁茂,稻作可以一年三熟,饲料丰富,青绿多汁饲料尤为充足,养猪条件最好,可培育出早熟易肥,皮薄肉嫩的优良猪种。(1)外形特点 与华北型相反,嘴短面凹,耳小竖立,额部皱纹多横行,毛色多为黑白花,体躯短矮宽圆,皮薄毛稀,鬃毛短少,肋弯曲,胸较深,腹部疏松下垂、拖地,后躯丰满,大腿肥厚,四肢开阔粗短,骨骼细致。(2)性能特点 性成熟早,34月龄即发情,6月龄30千克左右即行配种,母性好,护仔性强,繁殖力远低于华北型猪,每胎产仔810头,早熟易肥,腹脂多,背膘厚,肉质细嫩。(3

8、)代表猪种 滇南小耳猪,香猪,两广小花猪,粤东黑猪,海南猪,台湾猪等。3.江海型分布于华北型和华中型两大类型分布区之间,在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沿江沿海地区,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该区域在我国气候区划上属于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稻麦一年两熟或三熟,玉米、甘薯、豆类种植也较普遍。养猪的饲料丰富,一般是舍饲,沿河滩和丘陵地区也有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1)外形特点 猪种系南北两型杂交而成,受华北型和华中型猪的影响,江海型猪种较杂,可分为两类:一类受华北型影响较大的中小型黑猪,耳大下垂,背膘凹陷,四肢粗壮,皮厚多皱褶;另一类受华中型影响较大,毛色向黑白花过渡的猪种。(2)性能特点

9、性成熟早、繁殖力高,一般产仔13头以上;江海型猪的经济成熟亦较早,小型种6月龄达60千克以上即可屠宰,大型种一年也可达100千克以上;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特好,肉色鲜红,细嫩味香。(3)代表猪种 太湖猪,虹桥猪,姜曲海猪等。4.西南型分布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四川、贵州北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地处高原和盆地,地理、气候及农作物差异较大,所以猪种在外形和生产性能方面也有明显差异。盆地的平原区以米糖和豆科绿肥作物为养猪主要饲料,猪饲料条件丰富;盆地丘陵区则饲料更为丰富,可形成体形丰满、早熟易肥的肉脂兼用型猪;而生长在高原的猪,则形成体质结实的腌肉型猪。 (1)外形

10、特点 西南型猪的一般特点为头大,腿较粗短,额部多有旋毛或纵行皱纹,毛色全黑和“六白”(包括不完全“六白”)较多,但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 (2)性能特点 西南型猪产仔数一般为810头,四川盆地平原型的猪肥育期较短,肉质好。丘陵型的猪腹脂沉积能力中等,在较好饲料条件下,67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左右。产于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带的乌金猪是属于山地放牧型,由于长期适应放牧条件,从而促使其肌肉发达,后腿瘦肉比例高,宜于制火腿。由于饲养粗放,以致增重缓慢,肥育期长。猪的腹油较多,肥漂亦较厚。至于产在黔桂接壤地带的香猪则属体形较小的小型猪,成熟较早,8月龄体重不超过40千克,6月龄体重20千克时即可屠宰。胸体

11、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而味美,哺乳期仔猪肉无腥味。适宜做实验动物和烤乳猪生产。(3)代表猪种 关岭猪,乌金猪,湖川山地猪,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雅南猪等。5.华中型分布于长江与珠江之间广大地区,它的北缘与华北型的南缘相接,南缘与华南型北缘相接,地区广阔,该地区在我国气候区划上主要属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温暖而雨量充沛,是粮、棉主要产区,饲料条件充足,青绿饲料丰富。(1)外形特点 华中型猪体形呈圆桶形,中等大小,体质较疏松,骨骼细致;腹大下垂,背较宽,背膘下陷,四肢较短;头较小,耳稍大、下垂,毛色多为黑白花,也有少量黑猪。(2)性能特点 华中型猪的繁殖力介于华北型猪与华南型猪之间,性成熟较早

12、,母猪每胎产仔1012头。华中型猪亦属于个体经济早熟的猪种。(3)代表猪种 大花白猪,宁乡猪,湘西黑猪,赣中南花猪,金华猪,福州黑猪,大围子猪等。6.高原型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生长期短。养猪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以青粗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精料,习惯熟食稀喂,饲养管理粗放。(1)外形特点 背狭而微凹,腹小臀斜,体躯前低后高,四肢健壮有力,头小嘴长,耳小直立,额纹不明显,皮厚,崇毛粗密,绒毛密生,毛为黑色、黑褐或黑白花。(2)性能特点 母猪45月龄进入初情期,公猪2月龄时开始爬跨,3月龄即可配种,经产母猪产仔约56头。生长缓慢,放牧饲养一年可长到2030千克,23年长到3

13、540千克;屠宰前舍饲2个月可达50千克,是体形小的晚熟品种。肉质鲜美多汁。藏猪的景毛产量高(0.25千克/头)、质量好(长度1.2+1.8厘米),评价非常高。(3)代表猪种 藏猪。二、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1.太湖猪(1)产地与分布 太湖猪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产于嘉定和太仓一带的称梅山猪;产于金山和松江一带的称枫泾猪;产于嘉兴和平湖一带的称嘉兴黑猪;产于武进的称焦溪猪;产于靖江的称礼士桥猪;产于崇明、海门和启东一带的称沙乌头猪。由于均位于太湖流域,其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相似,猪的特征特性基本相同,因此,在1974年统称为太湖猪。据1980年统计,太湖猪种猪共有60余万头,其中二花脸

14、猪占36.7%,枫泾猪占20.8%,梅山猪占13.2%,嘉兴黑猪占10.9%,横泾猪舌9.9%,米猪占5.6%,沙乌头猪占3.0%。(2)品种形成 太湖猪是由当地原来饲养的猪种与华北型和华中型猪种杂交育成的。如武进的焦溪猪是由本地的大花脸猪与外地引入的米猪杂交,逐步在杂交后代中形成。太湖流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农作制度,对太湖猪特征和特性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促进了养猪数量的发展。当地人多地少,养猪只能采用圈养形式,终年不见阳光。精料以大麦、米糖、麦麸为主,青料以萝卜、南瓜、青草和水生饲料为

15、主。这些饲料磷多钙少,不利于骨骼发育,而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境内人民生活水平高,经济较富裕,对肉质要求较高。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太湖猪逐渐形成了繁殖力高、肉质鲜美及凹背大肚、耳天下垂、性情温驯等特点。(3)体形外貌 太湖猪体形中等,头大额宽,面微凹,额部和后躯皱裙深密,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多超过嘴角,形如烤烟叶;背膘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倾斜;四肢粗壮大腿欠丰满,乳头一般为89对,最多12.5对。梅山猪四肢末端为白色,俗称“四脚白”,骨骼较粗壮,米猪骨骼较细致,枫泾、三花脸、横泾和嘉兴黑猪介于两者之间,沙乌头猪体质较紧凑。太湖猪被毛稀疏,毛色全黑或青灰色,也有鼻吻和尾尖为白色的,腹部紫红。太湖猪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类型,甚至在同一地区的种群内,类型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梅山猪有“细脚梅山”和“粗脚梅山”之分;枫泾猪和嘉兴黑猪有“瓮头”和“筷头”之分;焦溪猪有“三花脸”和“小花脸”之分。(4)生产性能 太湖猪繁殖力高,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育率高,太湖猪的高繁殖力与排卵数多和胚胎死亡率低有直接关系。太湖猪产仔数以梅山猪种群最高。初产母猪窝平均产仔数13头左右,产活仔11.5头,经产母猪16头左右,最高纪录产过42头,产活仔14.24头。(天湖猪易肥,同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为6.550.2,肉色评分接近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