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5947074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9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览收藏-关注 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 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 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 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 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 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 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考点课堂 素材精粹让学习为我们创造终生价值 2020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高中)真题 1.【单项选择题】某版本教材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先秦文选”专题阅读,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A.王充论衡 B.范晔后汉书 C.左丘明国语 D.司马光资治通鉴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27-97 年)所作,大约作成于章和二专年(

2、88 年),属于秦汉文学,A 项有误。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汉朝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B 项有误。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C 项正确。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巨著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 1362 年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属于先秦散文,D 项有误。2.【单项选择题】在“跨文化专题研讨”选修课程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推荐中外同类题材的作品,下列适合的是()。A.简爱与西厢记 B.哈姆莱特与茶馆 C.老人与海与彷徨 D.三国演义与巴黎圣母院 正确答案 A【答案

3、解析】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答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西厢记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属于同一题材。3.【单项选择题】学生在成语探究活动中,梳理成语的来源,下列归类完全正确的是()。A.源于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青梅竹马 B.源

4、于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白手起家投笔从戎 C.源于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杞人忧天掩耳盗铃 D.源于古代诗文:舍生取义水落石出分秒必争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 项青梅竹马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不属于神话故事。B 项白手起家朱子语类卷一 0 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荣显。”C 项三个成语皆属于寓言故事。D 项分秒必争出自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不属于古代诗文。4.【单项选择题】教学李商隐锦瑟,教师列举其他化用典故的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用典”的文学传统,下列适合的是()。A.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

5、多愁(秦观江城子)B.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C.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D 项用了两个典故,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原指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前 119 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南朝

6、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5.【单项选择题】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学习任务群,教师发现二者的目标和内容“重复中有提高”,下列阐释不正确的是()。A.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聚焦特定专题研究 B.在理解历史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当代价值 C.在记录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提炼探究成果 D.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习目标与内容:(1)

7、选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代表作品,参阅相关的研究论著,确定专题,进行研讨。加强理性思考,增进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体会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趋势。(2)阅读应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3)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阅读古代典籍,注意精选版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目标与内容:(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2)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

8、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3)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D 项的正确描述为“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6.【单项选择题】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师安排学生梳理“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建立语言资料库,下列适合的是()。A.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 项意为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无词类活用。B 项意为以后庄宗出兵打仗

9、,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C 项意为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南”名词做状语。D 项意为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无词类活用。7.【单项选择题】讲解石钟山记中“古之人不余欺也”,教师列举其他倒装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特点,下列适合的是()。A.秦,虎狼之国(屈原贾生列传)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D.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剃论战)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A 项意为秦国,是

10、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属于无标记的判断句。B 项意为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供养你,而你却对我不照顾。属于宾语前置,将宾语“我”放置在谓语“顾”之前。C 项意为归顺曹操的荆州民众,是被曹操强大的军队所逼迫罢了。属于定语后置句,将定语“附操”放在中心语“民”之后。D 项意为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 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也”属于判断句;原句省略了谓语“鼓”,也属于省略句。8.【单项选择题】赏析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教师让学生积累同样运用借代手法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A.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杜

11、市曲江二首)B.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C.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岗毅梅岭三章)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 项写的是诗人典当衣服换酒喝的事情。没有使用借代修辞。B 项写的是全军痛哭却不知道将军一怒为了红颜。“缟素”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色的孝服。C 项写的是诗人对于革命的忠贞,为国为民的胸怀和滔天的豪情!“烽烟”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战争。D 项写的是浔阳地方荒凉偏僻,终年听不见音乐。“丝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音乐。仅有 A 项未使用借代手法。9.【单项选择题】某版本教材设置了“劳动光荣”主题单元,选编了沈

12、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该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是()。A.当代文化参与 B.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C.文学阅读与写作 D.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任务主题学习人物通讯,感受劳动

13、之美。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任务主题学习新闻评论,理解劳动之价。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任务主题学习古诗情韵,哼唱劳动之歌。10.【单项选择题】某版本教材设置乡土中国单元,编排了“学习要求”“作品简介”“阅读指导与策略”“学习任务”等栏目,下列对编写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阅读学术著作,体验各种类型整本书的阅读 B.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法 C.引导学生了解学术著作的核心概念、观点和知识体系 D.引导学生基于学习任务掌握社会科学调查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编排了“学习要求”“作品简介”“阅读指导与策略”“学习任务”等栏目,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拓展阅

14、读视野,架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握各种类型整本书的阅读思路,了解学术著作的核心概念和知识体系。D 项表述不符合乡土中国单元的教学目的。11.【单项选择题】阅读下面的语文会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阅读上述文字,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这段文字的旨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上述试题考查目的的分析,正确的是()。A.关联不同类型文本,指向学生的文学素养

15、和积淀 B.关注写作技巧和方法,在比较当中考查写作能力 C.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个性化思考与表达 D.比较材料异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本体裁特点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调诗歌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积淀,A 项表述正确。B 项重点不在关注写作技巧和方法,表述有误。C 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没有依据,表述有误。D 项“比较材料异同”表述不当,试题中没有材料之间的比较,表述有误。12.【单项选择题】阅读关于朗读教学的反思,按照要求答题。一些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读出 xx 语气。“读出

16、感情”,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感情,这依赖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朗读与理解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朗读依赖理解,但朗读又能够促进理解。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必须与咀嚼词句紧密融合。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对上述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朗读与理解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B.朗读品质取决于文本理解的深浅 C.阅读能力影响对文本感情的理解 D.读出感情需要仔细揣摩文本语言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 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而且朗读与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朗读有时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B 项根据材料“读出感情”,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感情”可知文本理解的深浅会影响朗读的品质,表述正确。C 项根据材料“读出感情”,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感情,这依赖于“基本的阅读能力”可知表述正确。D 项根据材料“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必须与咀嚼词句紧密融合。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可知表述正确。13.【单项选择题】阅读关于教师问题设计情况的归纳,按照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