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7594618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1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书愤》+高二语文教+课件+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 书愤书愤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诗界千年靡靡风,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梁启超梁启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读陆放翁集读陆放翁集读陆放翁集爱国是屈原的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也是王昌龄的爱国也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爱国还是文天祥的,爱国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仰。爱国是一种情怀

2、,更是一种信仰。导入:导入:爱国主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壮志饥餐胡虏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岳飞岳飞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了却君王天下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 导导入入知知人人论论世世知人论世知人论世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

3、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著名诗作有:著名诗作有:书愤示儿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著名词作有:著名词作有:钗头凤卜算子 咏梅诉衷情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陆游生活在

4、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1186年年),),此时陆游已此时陆游已6161岁岁,在山在山阴闲居了阴闲居了6 6年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酬的满腔激愤。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整

5、整体体感感知知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会稽石帆别业时所作。陆游当时已年过六十,已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他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陆游的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心中郁愤之情也。2.赏析点拨全诗紧扣住一个“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后四句抒发了壮志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悲愤却不感伤颓废。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时世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诗人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

6、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后来多次向朝廷进言北伐,并积极参与到北伐的策划当中,这终为朝廷所不容。他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虽然非常失望和苦闷,但爱国热情却没有消减。颔联写诗人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的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的战斗。诗人采用列锦手法,两句连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诗人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的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一处是在秋天;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诗人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时,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颈联写岁月不居,

7、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已衰鬓先斑。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诗人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化为郁愤。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出师一表真名世”,名满天下,“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的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泻于

8、这无奈了。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第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实现;第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第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解解读读诗诗文文书: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题目解说题目解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

9、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任务任务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2.听名家诵读,初步把握情感。3.学生展示诵读。诵读诗歌诵读诗歌书愤所“书”何事?如何抒“愤”?所抒何“愤”?品读诗歌品读诗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1.1.诗人诗人“书书”了哪些事了哪些事?2.2.诗人的

10、诗人的“愤愤”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愤:世事艰一愤:世事艰二愤:空自许二愤:空自许三愤:鬓先斑;三愤:鬓先斑;四愤:谁堪伯仲间四愤:谁堪伯仲间“愤愤”的根源: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愤愤”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愤愤”壮志难酬、请缨无路。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愤”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愤愤”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

11、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3.诗人如何抒愤诗人如何抒愤?艰,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列锦列锦 用典用典用典用典楼船 夜雪 瓜洲渡铁马 秋风 大散关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经典例句:经典例句: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3.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4.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12、马。诗诗中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何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首联联“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

13、思考诗人所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何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书书”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首首联联 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何事”“早岁

14、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首联联 首联首联忆过去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译读

15、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何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颔联联“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何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颔联联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也曾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也曾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也曾曾有高大的战

16、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书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何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颔联联颔联将诗人的颔联将诗人的收复失地之志收复失地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用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用“楼船夜雪楼船夜雪”,“铁马秋风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英姿飒爽,气概不凡。飒爽,气概不凡。且此联且此联全用名词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诗句,注释诗句,注释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译读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