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578963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原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览收藏-关注 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 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 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 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 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 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 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考点课堂 素材精粹让学习为我们创造终生价值2018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分)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的“云”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含有“云”意象的诗句,意在表现人生哲理的是()(常考)A锦城丝管

2、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2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引入其他相关小说名作,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妙处。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B孙犁芦花荡 C鲁迅社戏 D海明威老人与海 3教研组准备在高一年级开展散文专题教学,围绕“乡土情怀”选择阅读篇目。下列作品适合的是()(易混)A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B贾平凹秦腔 C蒙田热爱生命 D富尔格姆信条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1 页,共 13 页4学完雷雨,教师向学生介绍欧

3、洲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创作原则。下列遵循这一原则的代表作是()A关汉卿窦娥冤 B郭沫若屈原 C莫里哀伪君子 D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5研读古代文化经典时,教师提醒学生梳理文中重要字词。下列字词释义不正确的是()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效:效仿)(庄子逍遥游)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哀伤)(论语述而)C道可道,非常道(第三个“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老子上篇)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罟:网)(孟子梁惠王上)6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自主归纳常见文言虚词“则”的用法。下列语句中的“则”表示承接关系的是()(易错)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B此

4、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讲解锦瑟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2 页,共 13 页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时,教师举例说明成语使用的注意事项。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田野上盛开着金黄的油菜花,三两座红色的房子

5、星罗棋布地点缀其中 B他热爱科学,但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在实验操作方面的不足 C当我国乒坛健儿战胜对手摘得金牌时,现场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D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小李在工作中总是千疮百孔,让领导非常无奈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教师在写作教学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常考)A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交流自己的体验,从中提炼写作话题 B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获得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C倡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代替手工写作,运用计算机编辑文稿 D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10某版

6、教科书把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刘易斯托马斯作为生物的社会、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未来三篇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下列对该单元的教学建议恰当的是()A本单元课文语言典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B本单元课文风格鲜明,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C本单元课文结构严谨应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观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3 页,共 13 页D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应该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展开个性解读 1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近年来,我发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减弱,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没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比如,教学项链

7、一课,以往我们只停留在批判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上,这次我有意组织学生从多个视角评析玛蒂尔德,逐渐推进深度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认识到玛蒂尔德的“虚荣”是人性使然,她在后期的转变是值得称赞的。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虚荣心的问题,学生探究之后进一步认识到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本质是不切实际,迷失自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虚荣心。直到下课前,学生还在热议。可见,问题研讨的过程就是训练理性思维的过程。对上述教学叙事片段的相关分枥,止确的是()A学生理性思维减弱的根本原因是阅读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训练 B围绕人物形象展开多元解读是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唯一捷径 C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应该跳出文本范

8、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D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可以基于特定的话题展开逐层深入的研讨 12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切入点。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能够走进文本深处,汲取作者的言语智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师从文本解读入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更容易关注到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学生围绕文本解读开展实践活动,也更容易激发自身的探究欲望,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4 页,共 13 页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语文积累解决问题;学会通过研读、讨论和反思,提高整体

9、感知、信息提取、推断阐释、鉴赏评析等核心阅读能力,为未来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文本解读具有探究性,因而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B文本作者的言语智慧体现在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 C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D文本解读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优势 13阅读某教师教学后的访谈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上课前我担心记念刘和珍君远离时代,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但备课时没想太多,参照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写完教案了。一上课就发现学生难以产生共鸣,不太容易进入文本,课堂气氛很沉闷。我当时有点紧张,赶紧调整教学思路。先带领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鲁迅的情感变化,然后把这个变化过程用曲线呈现在黑板上;接着抓住一些重要语句给学生示范如何围绕关键词,比如“猛士”“庸人”等,品味作者情感;最后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我点拨、总结。教案原计划还要分析“刘和珍”形象,但当时没有讲,准备挪到下节课来完成。作为新手教师,我觉得真的要好好考虑学情。对上述访谈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如果教师课前有充分预设,课堂教学就能够按教案顺利展开 B学生缺乏情感共鸣是因年龄小,无法理解鲁迅的文字和思想 C调整后的教学思路比较随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5 页,共 13 页D充分把握学情是正确处

11、理课堂教学预设及生成关系的前提 14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教研组长:写作教学往往依附于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效率不高。下周要给高一新 生上写作课,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自由畅谈。师 1:上次组里安排我调查新生的写作困惑,我先汇报下:多数学生觉得没东西可写,凑字数,压力大;不喜欢老师的命题形式,感觉有点远离生活。师 2:既然这样,我觉得第一次写作课就可以把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师 3:我觉得引导学生阅读也很重要,没有输入哪有输出。师 4:我同意大家的观点。写作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指导层面,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源泉、写作的

12、价值,理解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思考人生的精神生活方式。对上述研讨记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读写结合教学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B学生的写作困惑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依据 C社会生活和日常阅读都是学生写作内容的来源 D教师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将写作融入个人的生活 15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选修课个性化的核心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发展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尤其要引导学生通过专题学习获得文化积累和情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6 页,共 13 页感滋养。比如,教学“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可以安排学生围绕“我喜欢的人物”这一话题开展写作活动,与人

13、物充分对话,从中获得人生启迪。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在生活阅历、语文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着眼于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结合专题内容设计多层次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学“史记选读”,可以设计这些学习活动:为刘邦写一则生平简历,分析刘邦的性格特征,讨论刘邦是不是英雄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每种活动侧重与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选修课的核心特征是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B选修课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C选修课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差异 D选修课的多层次学习活动应该保持难度一致 二、案例分析题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1

14、6 题题 20 分。第分。第 17 题题 8 分,第分,第 18题题 12 分,共分,共 40 分分)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 16 题。(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师: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歌词开头两句很相似,但苏轼用的是“风流人物”,而不是“英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生:我觉得它们都可以指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生:我觉得它们意思不同,一个侧重“风流”,一个突出“英勇”。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7 页,共 13 页师:“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究竟有什么异同,我们一会儿再来讨论,先继续往下看。师:再来看这句“遥想公瑾

15、当年,小乔初嫁了”,如果把“公瑾”换成“周郎”,把“初嫁”换成“出嫁”,意思会有什么变化?生:“公瑾”是字,苏轼是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的。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师:“初嫁”强调小乔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可是,我想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她不是“小乔”,已经是“老乔”了。生(齐):啊?师:苏轼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生:是不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这种理解合情合理,但不准确,大家还记得我开头提出的问题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16、生:“风流人物”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衬托英雄的,说明周瑜是特别浪漫、懂爱情的。师:对!在苏轼看来,只会打打杀杀不能算“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胆,还要有柔肠。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爱情。苏轼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儿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的周瑜的完美形象。“英雄人物”容易让人们只想到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 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真题第 8 页,共 13 页生:“雄姿英发”。师:“雄姿英发”描写的是“风流人物”英雄气概的一面,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哪一面呢?注意 啊,“羽扇纶巾”是文臣的装扮。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师: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实际是写他风流倜傥、智慧超群。如果说,“公瑾当年”和“小乔初嫁”是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那么后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写的是周瑜的什么呢?生:既能武,又能文。师:好。这下我们就把“苏轼为什么用风流人物”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实他心目中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问题 16(1)说明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的教学意图。(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