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5789530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8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原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览收藏-关注 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 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 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 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 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 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 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考点课堂 素材精粹让学习为我们创造终生价值2018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初中语文真题初中语文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

2、分)1.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朱自清春 B.茅盾白杨礼赞 C.汪曾祺昆明的雨 D.鲁迅藤野先生 2.学习古代诗词,老师布置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在戏剧学习活动中,学生排演讽刺喜剧。教师推荐剧目供学生选择。下列适合的是()A.孙鸿枣儿 B.郭沫若屈原 C.魏明伦变脸 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3、 4.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需要举例说明插叙在小说中的运用。下列不适合的是()A.鲁迅故乡 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C.契诃夫变色龙 C.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5.学习成语专题,教师举例讲解包含“名词用作动词”用法的成语,下列适合的是()A.一鼓作气 B.摧枯拉朽 C.可歌可泣 D.不耻下问 6.学生喜欢寄情山水的古代游记小品,教师推荐这类作品供学生阅读。下列不适合的是()A.柳宗元小石潭记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欧阳修醉翁亭记 D.袁宏道满井游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原卷)第 1 页,共 10 页7.学习春一文,教师讲解“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4、,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适合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小雀儿似的蹦开了。(彭荆风驿路梨花)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 苏州园林)8.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建议教师“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多种媒介的阅读是指运用多媒体开展阅读 B.多种媒介的阅读主要倾

5、向文学作品的阅读 C.自主选择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阅读 D.自主选择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9.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师围绕“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品味作品语言时,重点关注文本的科学性 B.进行情感体验时,侧重关注体验的准确性 C.感知人物形象时,需要关注感知的过程性 D.交流阅读方法时,特别关注方法的统一性 10.某版七年级教科书中列有补白,介绍了“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和“拟声词”的知识。对于这些补白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帮助学生化解文本解读中遇到的困难点 B.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应该掌握的语法知

6、识 C.提示学生语法知识是七年级考查的重点 D.激发学生学习课外语法知识的浓厚兴趣 11.阅读汉字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你的“初”字怎么总是写错呢?生 1:我搞不清楚偏旁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每次同学纠正后,我还是记不住。师:两点是衣补旁,做衣服的初步工作是用刀把布裁开,缝成裙子、裤子。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原卷)第 2 页,共 10 页生 1:这样说我就明白了,那一点的偏旁是怎么回事呢?师:一点的偏旁是示补旁,古人到神社祭祀,你想想“神社”怎么写。生 1:老师,祭祀的“祭”不是示补旁。生 2:你不仔细看看,“祭”下面不就是个“示”?(大家笑)师:向“神”

7、行“礼”,去“祈祷”“祝福”,求“福”避“祸”生 1:看来示补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学校旁边的文天祥祠的祠也是示补旁。师:你说得太对了。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教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汉字的具体写法 B.教师不必用上课时间讲解学生认识的字 C.教师按照汉字教学的规律进行了汉字教学 D.教师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偏旁进行了区别 12.阅读两位教师关于杨修之死的作业设计,按要求答题。教师甲: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有关章节,你认为小说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这样的曹操形象?教师乙:现代人应该“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

8、对于上述作业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甲意在引导学生评析历史人物形象 B.教师乙意在帮助学生总结为人处事经验 C.两个作业设计都重点关注读写结合策略 D.两个作业设计都基于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13.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科学小品文的作用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非常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请大家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比较课文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出示多媒体课件)原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后,燕子翩然归来。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原卷)第 3 页,共 10 页改句:立春

9、过后,大地苏醒,冰雪都化了,草木萌发,花都开了,再过两个月,燕子回来了。(生讨论)生:原句好,例如“苏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复苏”一词用的生动形象。生:“萌发”这个词写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师:“草木萌发”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的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生:“融化”比“都化了”好,“融化”表现了冰雪逐渐消融的过程。生:“次第”用得好。“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师:正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红的像火,”生:(齐):“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师:“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生:“

10、翩然”写出了毽子轻快敏捷的身姿,比“回来了”生动。师:“次第”、“翩然”这些词都比较典雅,更有表现力。师:通过品味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形象的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对于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比较科学小品文与散文,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 B.比较“原句”与“改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 C.比较两篇课文的语言,意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章描摹的春天之美 D.讲解拟人和比喻,使学生领会修辞在不同文章中表达效果的差异 14.阅读某教师“书信写作”的教学活动设计,按要求答题。教学目标:学习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现代和古代的书信

11、用语的特点。活动一:学生阅读书信写作案例和解析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发展变化历程,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评论总结。活动二:学生用现代书信用语和格式给孔子写一封信,装入信封,放在信箱里。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原卷)第 4 页,共 10 页活动三:学生从信箱里随机抽取一封信,阅读之后,以孔子的身份,用古代书信用语和格式写一封回信。活动四: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回信组成学习小组,将两封信作为学习材料,在对比分析后,总结古今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特点及异同。对上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A.活动一中应该加入系统的书信写作知识讲解 B.活动二

12、和活动三为后续对比分析奠定了基础 C.活动四有助于学生获得书信写作的理性知识 D.四项活动说明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5.阅读某教师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综合性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不是学生一个人的活动,一次好的活动都是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情感沟通。我们应该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加以利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情境,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其中不仅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智慧,更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情感。综合性学习的作业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让学生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合作,让学生和博物馆合作,当然,这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因为很多工作靠一个人是做不了的,在

13、这个时代,必须学会合作。反思这次活动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很多过程性资料没有留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等,这也是我们今后要不断改进的。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增强综合性学习的实效应该留存过程性资料 B.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必须进行小组的合作 C.综合性学习必须由学生自主向社会资源求助 D.凭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独立设计综合性学习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40 分)分)案例 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看鲁迅”的教学设计完成第 16 题。【复习导入】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14、)真题(原卷)第 5 页,共 10 页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比较阅读】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年龄:和“我”年龄相仿,十一二岁

15、生活环境:离海边不远的偏僻农村 生活状况:无忧无虑 和我的关系:和“我”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性格特征:活泼、勇敢、热情、纯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成是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讨论续写 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时会是怎样一番的情景?讨论:二十年后,社戏 中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续写:想象二十年后,我在故乡遇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情景进行续写。要求:1.结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2.写出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变化以及“

16、我”的感受;3.150 字左右。展示交流 展示并说出自己续写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评价,老师点评。16.(1)评析“比较阅读”环节的作用。(10 分)(2)评析“讨论续写”环节的目的。(10 分)案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原卷)第 6 页,共 10 页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 17-18 题。阅读,真好 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网游,有人喜欢吃吃喝喝,而我喜欢阅读。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坐在书房里静静地看书,看天南海北的故事,和书中人物进行交流。阅读,他有一种吸引力,让我轻松,让我快乐,让我坚强。阅读,让我在恢心的时候重获信心。记得初一那年,竞选班干部,自幼做贯了班长的我没选上,心中有丝丝失落。再加上一些同学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恰是那时,我在书中读到了贝多芬双耳失聪依然坚强,读到了爱迪生失败多次还坚持做实验。那些故事如重锤,反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是的,面对生活的风雨,不要害怕,要有信心,当班长需要过硬的成绩,现在没选上,证明实力不够,有本事就拿成绩争回来呀,相信不久之后总会见到阳光,于是,不服输的我在连考五次第一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