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上传人:人****画 文档编号:37577146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罗贯中罗贯中2023/12/292023/12/29精品实用高效课件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群雄逐鹿。曹操、孙权等曹操、孙权等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号为号为“水镜先生水镜先生”的高人的高人司马徽司马徽,他有三个弟子,他有三个弟子诸葛亮、庞统、徐庶,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庞统、徐庶,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当时隐居隆中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被人称作“卧龙先生卧龙先生”。

2、最终,最终,“卧龙先生卧龙先生”选择了实力最弱的选择了实力最弱的刘备刘备,愿为之效犬马之劳,愿为之效犬马之劳。这。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什么呢?今天,今天,让我们让我们随随同刘备、关羽、张同刘备、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飞前往隆中“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去一探究竟。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罗贯中罗贯中(约约1330-1330-约约1400)1400),名本名本,字贯中字贯中,山西并州山西并州太原人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才华出众。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

3、建立之后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传等。义残唐五代史演传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历长篇历史小说史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描写了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到西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东汉末到西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反

4、映了汉末反映了汉末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揭示了,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的历史发展规律。律。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生动。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代表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三国演义代表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中中“三三”为确数。三国演为确数。三国演义记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义记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顾顾”,动词,动词,“拜访拜访”

5、之意;之意;“茅庐茅庐”是对诸葛亮在隆中住宅的称呼,意指是对诸葛亮在隆中住宅的称呼,意指“朴朴素素”“”“简陋简陋”之所。之所。题目概括了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文题释义文题释义拜拜谒谒(y)(y)侥侥幸幸(jio)(jio)纶纶巾巾(un)(un)鹤鹤氅氅(chn)(chn)末末胄胄(zhu)(zhu)谬谬举举(mi)(mi)迄迄无所就无所就(q)(q)汉汉沔沔(min)(min)字音字形字音字形愧赧愧赧(nn)(nn):因羞惭而脸红。:因羞惭而脸红。存恤存恤(xx):爱惜,体恤。:爱惜,体恤。箪箪(dn)(dn)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思贤如

6、渴:形容求贤思贤如渴:形容求贤的的心情十分迫切。心情十分迫切。经世奇才:旧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经世奇才:旧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治理天下。顿开茅塞顿开茅塞(s)(s):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三顾茅庐:比喻三顾茅庐:比喻诚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顾,拜访。读音释义读音释义u概括本概括本文文主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包,要求包含含“人物、事件、结果人物、事件、结果”三个要素。三个要素。本文本文叙述了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第三次叙述了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并最终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拜访诸葛亮并最终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故

7、事。整体把握整体把握u刘备第三次欲再访孔明,关羽和张飞对刘备第三次欲再访孔明,关羽和张飞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从两人的言行中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从两人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两人有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可以看出两人有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关羽和张飞认为诸葛亮没有真才实学,关羽和张飞认为诸葛亮没有真才实学,刘备被诸葛亮的虚名所迷惑,诸葛亮不刘备被诸葛亮的虚名所迷惑,诸葛亮不值得刘备亲自去拜访。值得刘备亲自去拜访。关羽比较儒雅、冷静,张飞则较粗暴、关羽比较儒雅、冷静,张飞则较粗暴、蛮横。蛮横。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刘备刘备拜访诸葛亮时的虔诚表现在哪些反面拜访诸葛亮时的虔诚表现在哪些反面?拜访次数拜访次数三访;三访

8、;拜访前拜访前“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恐(恐惊扰先生,对先生尊重有加);惊扰先生,对先生尊重有加);拜访时拜访时得知先生未醒,不让童子通报,得知先生未醒,不让童子通报,“拱立阶下拱立阶下”,半晌后,半晌后,“犹然侍立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又立了一个时辰时辰”(耐心等候);(耐心等候);拜访后拜访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拜访前后语言:斥责张飞无礼;自降身份拜访前后语言:斥责张飞无礼;自降身份,言辞恳切。,言辞恳切。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请结合课文分析请结合课文分析刘备刘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仁心爱人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刘

9、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诚心求贤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贵不顾贵胄身份胄身份,“凡三往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可见其求贤之诚。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可见其请教虚心。其请教虚心。待人宽和有耐心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时,刘备表现出的是耐心与

10、宽厚。刘备表现出的是耐心与宽厚。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刘备认为自己既然刘备认为自己既然“身为汉胄身为汉胄”,就有责任就有责任“匡扶汉室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伸大义于天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作者塑造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刘备的形象采用采用了哪些了哪些方法方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用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烘托刘备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烘托刘备求贤的诚意)。求贤的诚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小说人物常见

11、的出场方式:一、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单刀直入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二、“先声夺先声夺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三、“铺垫铺垫渲染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千呼万唤始出来)。诸葛亮的出场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首段刘关张属于铺垫渲染。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的阅读兴趣。合

12、作探究合作探究 一论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论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诚不可与争锋;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为援而不可图也;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不懂存恤

13、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璋暗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总览英雄,思贤如渴。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先取荆州为家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然后可图中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第第3 3段结尾段结尾“真万古之人不及也真万古之人不及也”一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议论。议论。作者作者高度评价高度评价诸葛亮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未出庐便知

14、天下大势的赞叹,深化了主未出庐便知天下大势的赞叹,深化了主题。题。合作探究合作探究u诸葛亮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诸葛亮诸葛亮采用采用了什么了什么方法方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谦虚低调谦虚低调,为人为人谨慎,谨慎,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关心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疾苦。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刘备等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刘备等人的评价)。人的评价)。u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刘备的诚意

15、感动了诸葛亮;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才能。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主 旨旨u“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

16、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如玉簇,林似银妆。”这句话运用了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么描写描写方法?方法?有什么有什么表现力表现力?语言赏析语言赏析 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渲染寒冷的气氛寒冷的气氛,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心意诚。u“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现力有什么表现力?比喻,将司马德操、元直比作比喻,将司马德操、元直比作“美玉美玉”,将自己比作将自己比作“顽石顽石”,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生动形象,表现表现诸葛亮为人谦虚。诸葛亮为人谦虚。语言赏析语言赏析拓展延伸拓展延伸u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下联:_刘玄德三顾茅庐刘玄德三顾茅庐1 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