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37576970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5-统编人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1.尝试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2.阐述对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掌握测交实验。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1.科学思维:理解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2.科学探究: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课标要求素养要求内容索引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二、对分离现象的验证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三、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01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XING ZHUANG FEN LI BI DE MO NI SHI YAN基础梳理 夯实教

2、材基础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 的分离和 的随机结合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2.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_小桶内的彩球_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的随机组合遗传因子配子性状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雌、雄配子3.操作步骤取小桶并编号 分装彩球 混合彩球 随机取球 放回原小桶 重复实验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 。12131注意事项(1)盛放彩球的容器最好为圆柱形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以便摇动时彩球能够充分混匀。(2)彩球的规格、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以避免

3、人为的误差。(3)每个小桶内两种彩球的数量必须相等。(4)每次抓取时要闭上眼睛,左手随机抓取甲桶内彩球,同时右手随机抓取乙桶内彩球,避免从一个小桶内同时抓取两个彩球。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后,将彩球放回原桶(切记不能将两个桶中的彩球相混),必须充分摇匀彩球,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5)要认真观察每次的组合情况,记录统计要如实、准确;统计数据时不能主观更改实验数据。(6)要重复进行实验,这样才能接近理论值。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阅读教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提示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

4、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提示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3.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提示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4.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D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02二、对分离现象的验证DUI FEN LI XIAN XIANG DE YAN ZHENG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1.验证方法 法,即让F1与隐

5、性纯合子杂交。2.遗传图解测交DdDddd3.实验结果测交后代中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 。4.实验结论F1是 ,产生 和 两种配子,比例接近 。11杂合子Dd11(1)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2)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3)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比接近11的现象?提示高茎豌豆Dd产生含D和d

6、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而矮茎豌豆dd只产生含d的一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含Dd和dd的后代,且比例为11。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以下哪些内容?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F1是杂合子;F1是纯合子;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提示。03三、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FEN LI DING LV HE JIA SHUO YAN YI FA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1.分离定律(1)描述对象:。(2)发生时间:在形成 时。(3)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 遗传给后代

7、。2.假说演绎法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有性生殖生物配子成对遗传因子配子(1)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2)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3)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4)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1.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哪些?提示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测交法:F1隐性纯合子子代两种性状的数量比为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3)花粉鉴定法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

8、杂交,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结论:分离定律是正确的。(2)自交法:F1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2.是否所有生物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提示不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并非都在细胞核,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因子才会遵循分离定律,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都不遵循。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型和逆推型。归纳总结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亲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正推型)

9、。亲本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子代性状表现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逆推型)。方法一: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方法二:隐性纯合子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遗传

10、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做进一步的推断。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 3A_1aa。若子代两种性状的数量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 aa1Aa1aa。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若子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即aaaaaa。学习小结04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1.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

11、误的做法是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D.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中解析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项错误。123456解析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但不能测定其产生配子的数量,A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B正确;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不一定都能稳定遗传,C错误;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D错误。2.(2018安徽芜湖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12、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一定相同1234563.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23456解析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实

13、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A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不相融合的,B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D项正确。123456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毛腿雌鸡甲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例为11,故遗传因子的结合方式为Bbbb,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毛腿雌鸡乙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全部是毛腿,故遗传因子的结合方式为BBbb,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

14、B。4.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A.BB、Bb、bb B.bb、Bb、BBC.Bb、BB、bb D.Bb、bb、BB123456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

15、的个体比接近121解析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比例接近11的两种性状。1234566.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回答:123456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性状表现及植株数圆粒皱粒A圆粒圆粒1080B皱粒皱粒0102C圆粒圆粒12540D圆粒皱粒152141(1)根据组合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解析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C圆粒(2)组合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B解析B组合中,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3)组合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D解析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接近11,则为测交。(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_。RRRr或RRRR解析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Rr或RRRR。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