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37576969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与测试-统编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完成12题。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答案1.B2.D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

2、C.东面D.西面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解析第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答案3.A4.B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5.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

3、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解析第5题,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答案5.B6.C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

4、曲线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居住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解析第7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c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C项。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C项。答案7.C8.C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9.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经济B.社会、资源C.历史、行政D.社会、自然10.影响超市分布差异的主要是()A.交通

5、便捷程度B.居住人口密度C.地价差异D.环境质量解析第9题,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说明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小,可能受历史或行政因素影响导致在市中心没有出现商业区,故选C项。第10题,商场和购物中心规模较大,一般布局在交通便捷、地租较高的地区。而超市的规模较小,一般以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一般布局在居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故选B项。答案9.C10.B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113题。图1图21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B.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C.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D.东南风

6、;自东南向西北流12.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A.B.C.D.13.影响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经济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解析第11题,重化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布局在东南方向合理可以判定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故选A项。第12题,地租高低受距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的影响,甲乙一线越靠近城市中心,与交通线的交会点地价越高,故选D项。第13题,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组合取决于各功能区的实际付租能力,也就是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B项。答案11.A12.D13.B下图为江苏

7、和贵州两省城镇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1416题。14.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镇的用地规模B.城镇的人口数量C.大中小各级城镇总体数量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5.从图中可以看出()A.1990年两省城镇人口总数相同B.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C.2000年城镇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D.江苏省2000年后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1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区域发展B.地域文化C.气候条件D.城市布局解析第14题,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选D项。第15题,2000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为40%,贵州省为28%,

8、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比贵州省高,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贵州省,故选C项。第16题,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导致二者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区域发展的差异,故选A项。答案14.D15.C16.A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1718题。17.2007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18.据图可

9、知()A.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镇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第17题,20072050年预计世界城镇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故B项正确。第18题,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以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故选D项。答案17.B18.D2018年5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

10、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1921题。19.推测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位于()A.中心商务区内B.市区与郊区之间C.行政文化区内D.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20.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A.满足通勤需求B.减少交通事故C.缓解市区拥堵D.方便休闲观光21.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解析第19题,结合材料可知,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

11、,大型社区回龙观公交服务不便捷,说明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市区和郊区。第20题,由材料“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可知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区和郊区的通勤需要。第21题,据图可知,线路二经过的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答案19.B20.A21.D地图热力图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为基础,通过叠加在网络地图上的不同色块来实时描述城市人群分布情况。下图为某日上午9时上海市(局部)地图热力图。据此完成2223题。22.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和GISB.GPS和GISC.RS和GPSD.GPS和数字地球23.图中的

12、热力高值区最有可能是()A.工业区B.居住区C.行政区D.商业区解析第22题,据材料可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的获取,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数据叠加在网络地图上,是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故选B项。第23题,据材料可知,热值最大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程度高,再结合材料中时间为上午9时,最有可能是商业区,故选D项。答案22.B23.D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自2018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据此完成2425题。24.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A.鄂尔多斯B.邯郸C.包头D.石家庄25.

13、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B.城镇人口迁入C.拆除改造需求D.住房建设收益解析第24题,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数值越大,表示匹配度越高。根据图例,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鄂尔多斯,住房匹配度约00.2,故选A项。第25题,住房供需匹配度主要受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影响,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住房建设收益,故选D项。答案24.A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别为:区、区、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镇外围的是区

14、(填代表数字)。(4分)(2)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及,该类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4分)人口流量大人口密度较小交通便捷对外联系不便地租水平高土地利用集约A.B.C.D.(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镇中的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普通的分化现象。如果图中城镇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镇部(按地理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4分)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回答。第(2)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位于城镇中心,人口流量大,土地租金高,建筑物高大稠密,土地利用集约。第(3)题,高级居住区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地势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答案(1)商业居住工业(2)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D(3)西南位于城镇盛行风的上风向,城镇河流上游(上风上水处)。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简述其优点。(4分)(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