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7576927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素养目标】语言目标: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思维目标: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 审美目标: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理论认识。文化目标:了解作者毛泽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和认识、存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略读与精读结合,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生活、工作中有些人精明能干, “点子”很多,这“点子”从何而来?要解答这个问题,就

2、要从哲学上找答案。 新中国建成之后,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行。有时,还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那么,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从哪儿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它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科学道理?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

3、尊称为“毛主席”。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亦称巨擘,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他的诗词里包含着他咏叹景物、军事指挥、治国领导、人际交往等思想和体验,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3.作品简介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

4、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4.作者思想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5、的具体化、民族化。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5.资料链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具体内容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

6、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

7、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德国的费希特等。二、研读分析(一)主要内容本文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论述了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明了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当时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篇文章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

8、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本文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认识论,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二)文本结构诵读课文,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提出问题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 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解决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存在的问题,指出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必要性文章结构严谨提出问题,明确论点(开头三句,三问三答)存在和思想的关系(紧接二句,对应说明)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以下五句,第一个飞跃)

9、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以下六句,第二个飞跃) 正确认识的全过程(以下二句,两个飞跃多次反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最后四句,为文缘由和目的)(三)文本分析1.课文: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析:在用了“只是”一词加以强调后,再补说一句以排除其他目的,突出了这一目的是“唯一”的。2.课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分析:作者用设问句的形式,接连提出三个问题。提问之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反面一连两次自问自答,否定了关于认识来源的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既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又强调了回答的内容,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3.课文:一般地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

10、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分析:前一个附加语,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主句后的补充,则特别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表现了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4.课文: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分析:语言准确严密“一般的说来”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语法上为状语,在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避免了一概而论;“

11、特别是”则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 “有时候”专指敌强我弱的时候;“有些”指即使这种时候的失败也不能一概而论。“并”加强否定语气,略带反驳意味,因为人们总以为既然失败就不能说明指导思想正确;“暂时”说明特殊情况并不是长期存在的。5.课文: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分析:这一句有五层意思: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

12、正确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四)研读思考1.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作用: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关系:第一个问题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题的内容。2.本文在引论部分连用三个设问,分析其效果?从观点表达上说,本文以设问句开头,在自问自答中提出自己的正面主张,就使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论点极为鲜明。从阅读效果上说,以设问句开头,很自然会引起读者的“疑”,文章开门见疑,读者急于了解

13、问题的答案,说理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论辩气势。从与论点的关系上说,本文是一篇立论,不是驳论,不能具体详细地对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进行揭露和批驳,作者便巧妙地运用设问的方法在立论中渗入了驳论的成分,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3.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4.概括认识过程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

14、的阶段,即把第一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5.“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

15、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7.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外界客观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飞跃。8.“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的含意?“代表先进阶级”说明“思想”的阶级性,“正确”说明“思想”的真理性。“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说明这种物质力量的作用,“改造世界”则是“改造社会”意义的更进一层。三、整理归纳(一)拓展延伸1.为什么要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标题?(1)文章标题既反映文章内容,又反映写作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等因素的制约。(2)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恰当地反映了文章的内容。(3)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许多人还不懂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本文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4)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引起深思的作用。2.学习本文,我们有什么样的收获?(1)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