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

上传人:1520****498 文档编号:37565415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四篇 【篇1】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轴对称图形 【研究任务名称】1、轴对称图形与我们的生活。2、认识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3、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设计图案。 【情境】 伴随京剧唱腔,出示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个脸谱在图案设计上与众不同为什么教师就此引出课题:对称和不对称都能让人产生美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有关的图形:轴对称图形。 【任务与预期目标】 一、任务 1、1、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征 2. 2、你发现了哪些轴对称图形你是在哪里发现的 3.

2、 3、在你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发现 4、你能动手做一些轴对称图形出来吗 二、预期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经历对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整理和利用的锻炼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 图片引入 伴随京剧唱腔,出示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个脸谱在图案设计上与众不同为什么 教师就此引出课题:对称和不对称都能让人产生美

3、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有关的图形:轴对称图形。 活动二、动手游戏: 1、剪图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任意梯形等。 (1)观察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图形,激发学生想做的兴趣。 (2)学生自己剪关于对称的简单图形。 (3)学生作品展示。 (4)讨论:制作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发现特征、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电脑演示:各种优美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举例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对称轴有几条。 活动三: 1、 判断数字

4、0-9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 小组讨论: 1、小组合作研究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课前准备好带有方格的研究纸) 2、学生汇报发现的轴对称。 3、动手制作:完成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制作 4、讨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如果分别在圆中画出一个或两个小圆,那么,这三个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活动四:运用提高,发展思维。 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轴对称的事件: 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建筑设计中的轴对称;对称美和自然美 即兴创作:利用电脑上的画图功能在画板上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 作品展览 【资源列表】 1、教材;多媒体教

5、室; 2、网络,图片; 3、剪刀等手工工具; 4、调查搜集的资料 【评价】 了解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与合作,利用阶段性汇报会来鼓励和监控学生学习进展状况。 利用网络进行创作、上传、评价,体现教学的异步与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在论坛上讨论问题。 【结论】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现实生活中,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查找资料调查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篇2】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比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6、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7、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

8、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6】出示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

9、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8】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

10、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

11、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

12、: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13、(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

14、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课件出示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