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375604619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依据识记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1)合理安排教学一是在排课时应尽可能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能减少由于材料相似性引起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二是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三是教师应控制每堂课的信息投入量。过多的信息投入不利于学生课上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和记忆,不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有意识记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识记种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识记任务。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要求学生记忆的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让学生知道应该记什么、记忆的程度如何,以避免学生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2、(3)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只有被理解的、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很快地提取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思考去理解所学内容,使所教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多方面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避免死记硬背。(4)营造良好记忆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情绪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平和的气氛中学习和记忆,尽可能排除不利于记忆活动的负情绪干扰。此外,教师在要求学生识记时要特别唤起他们的注意,因为,注意对记忆具有选择和组织的作用,材料只有受到注意才能被记住。(5)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材料的优化处理策略对记忆材料的加工处理策略,是决定记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该策略可细分为三个方面

3、:记忆材料性质的转化、记忆材料的数量简化、记忆材料内容的系统化。2.依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由于遗忘总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复习必须及时,即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复习,可阻止通常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一般来说,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因为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但分散复习的时间不宜间隔过短或过长,一般视材料的性质、数量、难度以及记忆已经达到的水平而言,总的来说,是“先密后疏”,即开始时间间隔短一些,随若所学知识的不断的巩固,以后逐渐加长间隔的时间。(3)合理安排复习材料由于性质相近的学习材料易发生相互干扰,因此,复习中

4、应尽量穿插安排性质差别大的学科,如文理交叉复习。(4)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参与在复习中应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以激发、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复习中还应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使复习过程成为有看、有听、有说、有写、有做的活动,以提高记忆效果。(5)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复习时,单纯的反复阅读的效果,不如在阅读中结合积极的尝试回忆效果好。(6)掌握复习的“量”是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一次复习的内容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学习内容的数量与复习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是成正比增长的。二是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从而提高记忆效果。(7)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3.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如通过布置各种定时性记忆任务并进行检查,来培养其记忆的敏捷性;通过要求他们对识记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使材料在头脑中系统化,通过进行合理的复习来培养其记忆的持久性;通过要求他们进行认真的识记和复习,使材料形成精确的联系和养成经常检查自己记忆效果的习惯等,来培养其记忆的准确性;通过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掌握追忆的技能等,来提高其记忆的准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