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新起点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及详解)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75601783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新起点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新起点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新起点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新起点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部分高中高三新起点调研考试语文卷(答案及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C(“最早的砚”有误,原文“迄今为止”“国内发现”)2.A(“缺乏艺术价值”有误)3.B(“为了提升砚台的艺术品位”欠准确,文人制砚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4.D5.C(“漕运”指从水道运输粮食)6.C(受到弹劾和斥责、最后被撤职的人是阮元)7.(1)阮元征求、收集众人的意见制定了消灭海盗的策略,建造船只大炮,训练陆上军队,杜绝对海盗的支援。(译出大意给3分;“弭”“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前一年,英吉利国(英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到达京城,没有完成(朝见皇上的)礼仪就回去了,于是(英国人)逐渐地蛮横无

2、礼起来。(译出大意给3分:“贡使”“成礼”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8.第一问:前六句描写了边城荒凉空旷、秋气肃杀、萧条衰败的景象。(3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作者简洁精练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破败之景,便于下文借景抒情,使诗作的主旨更加突出。(2分,意思答对即可)9.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愁绪,同时也抒发了对远方好友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诗人来到边城,看到昔日威武雄壮的边关重地变成了一座荒凉凋敝的废城,内心的失望、惆怅和忧思可想而知。(2分,意思答对即可)正逢年末岁尾,诗人身边边塞孤城,听到归雁凄清的鸣叫,内心倍感孤独和凄凉,自然引发了对故乡和好友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3、)10.(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2)如鸣佩环以其境过清(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11.(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B项“奋斗精神”欠准确;A项“隐含着对农民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忧虑”缺乏依据;E项“对刘长青有些埋怨”理解有误,“我”悄悄回家是为了维护刘长青的自尊,避免尴尬)(2)上下文形成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未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枯败的花坛”象征着刘长青目前的处境,暗示刘长青终会迎来人生的春天,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第一

4、问:以倒叙的方式开头,叙事过程中结合插叙补充交代相关情节。(2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突出了小说的中心情节(“看望”17年未曾谋面的“笔友”)。造成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补充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显得巧妙自然。便于在有限的篇幅里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凸显了小小说的文体特征。(第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4)第一问:“我”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人。(2分,意思答对即可)刘长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可“我”没有嫌弃他,看不起他;“我”同情刘长青的境遇,总想着去看望他,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刘长青的“谎言”被揭穿后,“我”没有指责他,而是悄悄离开刘家,维护了刘长青的面子和尊严。

5、(2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释放。“我”在写“刘长青”三个字时百感交集,感情难以控制,不由自主地心情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感。悲悯。“我”得知刘长青的家庭情况后,对他的同情更加深切。感佩。刘长青对“我”“隐瞒”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愿给朋友增添负担和麻烦,其坚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动和敬佩。愧疚。“我”为自己不能给予刘长青更多的帮助而深感愧疚。(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2.(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自古以来编辑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分析有误;B项“作为回报”欠准确;E项“感到有些遗憾”

6、分析有误)(2)周振甫不是职业学者,其本职工作是编辑,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他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其学术风格与“学院派”不同。他的文章体例不是“标准格式”,而像是“书稿审读意见”,其学术表达很高超。他的著作学术出口多,能让读者获得学术启迪,可以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3)应邀为毛泽东诗词作注时,订正其中的笔误。校对谈艺录时,主动为该书编目。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为该书逐一拟定小标题,并写下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审阅青年编辑的稿子,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7、(4)在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主张编辑与学者应达成“两位一体”。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作为为学为编之道。主张同作者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尊重作者,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每答出一点给2分)13.C(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和法则。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用过;多用作谦辞。如堕烟海: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可改为“浩如烟海”。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多含贬义。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玩弄文字技巧。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14.D(A项,“加大研

8、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搭配不当。B项,递进关系不合逻辑。C项“鱼龙灭绝很可能是因为气候不稳定和其深化速度减缓导致的”句式杂糅)15.B16.答案示例: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灾难为何发展中国家成为糖尿病重灾区(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答案示例:本次“地域文化寻根”活动要求大家事先学习相关知识,小组讨论确定寻访内容并备好行装;活动形式有实地考察、民间采风、名人访谈等;活动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报告。(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

9、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18.参见2016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进士,皇上召见阮元,让他回答有着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召对”结束后)皇上高兴地说:“想不到朕八十岁以后又得到一个人才。”嘉庆四年,阮元代理浙江巡抚,不久正式担任此职。(当时)海盗袭扰浙江沿海已经很多年,并且与沿海土匪相互勾结成为祸患。阮元征求、收集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消灭海盗的策略,建造船只大炮,训练陆上军队,杜绝对海盗的支援。嘉庆五年夏天,海寇大举袭扰,阮元赶赴台州督军征剿,请求(朝廷)让定海镇总兵李长庚统一指挥三个镇的水师,同时调遣广东

10、、福建的军队联合剿匪,浙江沿海一带的洋面慢慢变得清静。嘉庆十年,阮元遭逢父亲卖艺而离职守孝。嘉庆十二年,阮元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再次受命担任浙江巡抚。阮元先后两次治理浙江,有很多德政,(其中)平定海寇的功绩尤其突出。当年阮元在宁波督师征剿盗匪时,上奏朝廷请求由浙江学政刘凤诰代替他担任浙江乡试的监临(“监临”负责乡试监察工作,一般由主要官员担任)一职,(乡试时)发生了串联舞弊的事件,阮元被谏官弹劾,进行派使臣来调查审讯,从实了案情,皇上下诏斥责阮元徇私包庇,剥夺了阮元的职务,让他改任编修,在文颖馆(“文颖馆”指朝廷编纂馆。乾隆下令编皇清文颖,嘉庆下令编续皇清文颖,故名)参与相关工

11、作。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又)调任工部侍郎,(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漕运总督。嘉庆二十二年,调任湖广总督。(在他任湖广总督的)前一年,英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到达京城,没有完成(朝见皇上的)礼仪就回去了,于是(英国人)逐渐地蛮横无礼起来。阮元(到任后)扩建大黄滘、大虎山两处炮台,分别派兵把守。他连续上疏陈述要提前防备外国人引发的祸患,主要内容为:“英吉利依仗国力强大桀骜不驯,其本性又贪图利益。应当用威力镇住他们,不能完全用恩德来安抚。他们的舰船坚固,大炮厉害,在作战技能方面擅长海战而不善于在陆地作战。按惯例外国的货船是不许擅自进入内海的,如果违反例行的禁令,我们就应该随机应变,适当加以惩戒。各国也会

12、知道是他们违反了我国的禁令,不是我国轻率地挑起事端。”一直到阮元任职结束,外国的兵船没敢来。道光六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云南盐政久已衰敝,每年亏空盐税达十多万,阮元弹劾罢免了贪污的官吏,全力杜绝盐政的漏洞和走私,(各地)盐井产量衰减和丰产情况不等,官府就出面进行调剂补充,过了一年税收除了上交的还有盈余,酌情调拨为边防费用。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抢劫掠夺,而保山等地有僳僳族边民,他们以开垦荒山和打猎为生,官府可以将他们用起来,于是招募了三百户傈僳边民集中开荒种地,借用他们抵御外土人的袭扰,就用盈余的盐税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经费,逐年增加。境外土人害怕这种威势,渐渐地就有了来投降归附的人。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皇上下诏给以高度评价和优厚抚恤,谥号文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