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5559283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 第15课《诫子书》文言积累与梳理(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语文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第四四单单元元 诫诫子子书书文文言言积积累累与与梳梳理理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诫子书诫子书7文言积累与梳理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本文所体现的古代文化传统,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蜀蜀 相相 唐唐 杜甫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文文 体体 知知 识识杜甫这首

2、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这这篇篇文文章章是是诸诸葛葛亮亮晚晚年年写写给给他他八八岁岁的的儿儿子子诸诸葛葛瞻瞻的的一一封封家家书书,写写于于蜀蜀汉汉建建兴兴十十二二年年。诸诸葛葛亮亮一一生生效效忠忠刘刘氏氏父父子子,为为国国鞠鞠躬躬尽尽瘁瘁,死死而而后后已已。他他为为了了国国家家日日夜夜操操劳劳,顾顾不不上上亲亲自自教教育育儿儿子子,于于是是写写下下这这篇篇诫诫子子书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下下面面,让让我我们们一一起起走走进进诸诸葛葛亮亮的的诫诫子子书书去去看看看吧。看吧。读读 读读 写写 写写读读 读

3、读 写写 写写夫夫淫淫淡泊淡泊躁躁庐庐遂遂穷穷慢慢险险ffynyndn bdn bzozollsusu读读 法法 指指 导导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诫诫 子子 书书 夫夫/君子之行,静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无以明志,非宁静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无以致远。夫/学学/须静也,才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则不能治性。年与时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驰,意与日/去,遂去,遂/成枯落,多成枯落

4、,多/不接世,不接世,悲守悲守/穷庐,将穷庐,将/复何及!复何及!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诫子书诫子书夫夫 君子君子之之行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非淡泊淡泊无以无以明志明志,非,非宁静宁静无以无以致远致远。助词,用于句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首,表示发端。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操守、品德。内心恬淡,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致,达到。译译: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有道德有修养的

5、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已的品德。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已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增长才干。增长才干。淫慢淫慢则不能则不能励精励精,险躁险躁则不能则不能治性治性。放纵懈怠。淫,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放纵。慢,懈怠。轻薄浮躁。与上文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宁静”相对而言。相对而言。险,轻薄。险,轻薄。振奋精神。振奋精神。励,振奋。励,振奋。

6、修养性情。修养性情。治,修养。治,修养。译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长才干。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年与时驰驰,意与,意与日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守穷庐穷庐,将复何及将复何及!岁月。岁月。穷困潦倒之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疾行,指迅速逝去。译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

7、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文文 言言 知知 识识古古今今异异义义夫夫君子之行君子之行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今义:丈夫古义:操守、品德;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今义:行为,行动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非非宁静宁静无以致远无以致远夫君子之夫君子之行行古古今今异异义义古义

8、:增长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今义:广泛;宽广险,古义:轻薄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今义:治理非学无以非学无以广广才才险险躁则不能躁则不能治治性性古古今今异异义义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今义:奔驰,奔跑古义古义:懈怠懈怠;今义今义:指速度低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的时间长)年与时年与时驰驰淫淫慢慢则不能励精则不能励精一一词词多多义义意与日去意与日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歌以咏志歌以咏志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静以修身消失消失离开离开介词,引进

9、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用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凭借去去以以学学夫学须静也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动词,学习学习名词名词,学业学业词词类类活活用用非学无以非学无以广广才才 非志无以非志无以成成学学 非宁静无以致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成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文文言言句句式式倒装句: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以静修身,以俭养德”思思 考考 探探 究究思思 考考 探探 究究1.1.结合前面的字词分

10、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结合前面的字词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诫诫 子子 书书劝诫、劝勉之义。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劝诫、劝勉的信。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劝诫、劝勉的信。思思 考考 探探 究究2 2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分别从治学和修身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一正一反,说服力强。思思 考考 探探 究究3.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

11、系?什么关系?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绘绘 制制 导导 图图绘绘 制制 导导 图图诫子书诫子书结构示例结构示例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论证论证静以修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做人做人学习学习正反对正反对比论证比论证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