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5559260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9.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教学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语文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第一一单单元元古古代代诗诗歌歌四四首首【入入诗诗情情】从从知知人人论论世世到到意意象象提提炼炼第一单元第一单元9【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2.抓住主要意象,描述画面,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3.从用词、修辞方法、写法等角度揣摩、品味语言,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任务一:明确古代写景抒情诗歌的一般学法。任务一:明确古代写景抒情诗歌的一般学法。同同学学们们,读读过过了了朱朱自自清清、老老舍舍、刘刘湛湛秋秋先先生生笔笔下下的的四四时时之之景景,接接下下来来,让让我我们们把把目目光光

2、投投向向遥遥远远的的古古代代,去去欣欣赏赏古古诗诗中中的的风风景景,体体会会诗诗人人写写作作时时的的心情。心情。古古代代写写景景抒抒情情诗诗歌歌的的一一般般学学法法与与同同类类现现代代文文的的学学法法类类似似,又又有有文文体体阅阅读读的的特特殊殊之之处处。一一般般我我们们可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学习。(每首诗歌各有侧重)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学习。(每首诗歌各有侧重)任务一任务一(1 1)朗读课文,把握古代诗歌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朗读课文,把握古代诗歌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读出诗歌的音韵美。(2 2)疏理行文的思路,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之美。)疏理行文的思路,联系写作背景,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之美。(3 3)抓住意象,现代汉语描述画面,联想想象文章的意境之美。)抓住意象,现代汉语描述画面,联想想象文章的意境之美。(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味的具体形象。)(4 4)揣摩精妙的遣词造句,体会文章用词句式之美。)揣摩精妙的遣词造句,体会文章用词句式之美。(5 5)赏析比喻、拟人等的表达效果,欣赏修辞方式之美。)赏析比喻、拟人等的表达效果,欣赏修辞方式之美。(6 6)探究作者的观察描写,欣赏艺术手法之美。)探究作者的观察描写,欣赏艺术手法之美。任任务务二二:学

4、学习习观观沧沧海海。完完成成下下面面的的系系列列任任务。务。1.1.欣赏朗读视频后,按照朗读指导,组内互读。欣赏朗读视频后,按照朗读指导,组内互读。任务二任务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观沧海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是四言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我们朗读古代诗歌时,要读出节奏。四言诗的停顿是我们朗读古代诗歌时,要读出节奏。四言诗的停顿是“二二”,如,如“东临东临/碣石,以观碣石,以观/沧海沧海”。节奏示范:节奏示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2.本本诗诗题题目目是是“观观沧沧海海”,那那么么,作作者者“观观”到哪些景象呢?联想到哪些景象?请填写下表。到哪些景象呢?联想到哪些景象?请填写下表。任务二任务二结构结构景物(内容)景物(内容)特点(解说)特点(解说)总总碣石、沧海东临、观分分水、山岛澹澹、竦峙树木、百草丛生、丰茂秋风、洪波萧瑟、涌起联想联想日月之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若出其里结句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句诗中没有实际作用,与本诗正文没有直

6、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3.3.联联系系写写作作背背景景,说说说说为为什什么么曹曹操操会会产产生生这这样样的想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想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任务二任务二写写作作背背景景:建建安安十十二二年年(207207),曹曹操操亲亲率率大大军军北北上上,追追歼歼袁袁绍绍残残部部。五五月月誓誓师师北北伐伐,削削平平了了北北方方群群雄雄。七七月月出出卢卢龙龙寨寨,为为即即将将挥挥师师南南下下统统一一中中国国解解除除了了后后顾顾之之忧忧。他他跃跃马马扬扬鞭鞭,登登上上当当年年秦秦皇皇、汉汉武武也也曾曾登登过过的的碣碣石石,又又当当秋

7、秋风风萧萧瑟瑟之之际际,写下了这首诗。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北方群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才有“日

8、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这样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象,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诗言志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4.4.参考注释,抓住意象,用现代汉语描述诗意。参考注释,抓住意象,用现代汉语描述诗意。提提示示:四四言言古古诗诗质质朴朴刚刚健健、音音调调

9、铿铿锵锵。诗诗中中选选取取的的景景物物都都具具有有宏宏大大的的特特点点,如如“沧沧海海”“”“洪洪波波”“”“日日月月”“”“星星汉汉”等等,都都是是远远观观之之景景。设设想想我我们们处处在在这这样样的的情情境境中中,所所观观之之景景尽尽是是宏宏观观之之景景、浩浩大大之之景景,远远望望沧沧海海的的波波澜澜,仰仰望望天天上上的的星星月月,眼眼界界为为之之开开阔阔,胸胸怀怀为为之之宽宽广广。这这就就是是壮壮美美的的感感觉觉。描描述述时时,要要尽尽量表达出这种感觉。量表达出这种感觉。任务二任务二策马东来,策马东来,登上碣石。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海面浩淼,水

10、波澹澹。水波澹澹。突兀耸立的山岛,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5.5.“日日月月之之行行,若若出出其其中

11、中;星星汉汉灿灿烂烂,若若出出其其里里”这这四四句句是是全全诗诗的的高高潮潮,诗诗人人运运用用了了什什么么受受法法?有有怎怎样的表达效果?样的表达效果?任务二任务二诗诗人人运运用用了了夸夸张张的的修修辞辞方方法法,借借助助奇奇特特的的想想象象,抒抒写写了了诗诗人人的的主主观观感感受受,表表现现了了大大海海吞吞吐吐日日月月星星辰辰的的气气概概,突突出出沧沧海海之之阔阔大大,描描绘绘出出一一幅幅极极其其开开阔阔苍苍茫茫的的图图景景,委委婉婉地地表表现现了了诗诗人人开开阔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6.6.本本文文写写景景动动静静结结合合、虚虚实实结结合合,请请从从两两个个角角度度赏赏

12、析。析。任务二任务二 “水何澹澹水何澹澹”至至“洪波涌起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洪波”,又,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前八句实写前八句实写“观观”景,下面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两个景,下面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两个“若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气概

13、。学学 习习 测测 评评按照下面的设计,朗读全诗。按照下面的设计,朗读全诗。东临东临/碣石,以观碣石,以观/沧海。(抬头目视远方,斗志满满,眼神坚定)沧海。(抬头目视远方,斗志满满,眼神坚定)水何水何/澹澹,山岛澹澹,山岛/竦峙。(右手慢慢向右上方举起,手心向上)竦峙。(右手慢慢向右上方举起,手心向上)树木树木/丛生,百草丛生,百草/丰茂。(右手缓缓落下,停在右胸前,丰茂。(右手缓缓落下,停在右胸前,手心向上)手心向上)秋风秋风/萧瑟,洪波萧瑟,洪波/涌起。(右手慢慢将手心朝下,小幅情等。左右移动)涌起。(右手慢慢将手心朝下,小幅情等。左右移动)日月日月/之行,若出之行,若出/其中;(语速稍加

14、快,向左上方举手,不落下)其中;(语速稍加快,向左上方举手,不落下)星汉星汉/灿烂,若出灿烂,若出/其里。(向右上方举手,身体前倾,作豪迈之姿)其里。(向右上方举手,身体前倾,作豪迈之姿)幸甚幸甚/至哉,歌以至哉,歌以/咏志。(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向正前方有力高举,眼神咏志。(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向正前方有力高举,眼神更为坚定)更为坚定)这是一首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四言古诗。诗人用宏大这是一首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四言古诗。诗人用宏大的景物,让我们感受到秋日苍凉中的慷慨和豪情。的景物,让我们感受到秋日苍凉中的慷慨和豪情。“沧海沧海”“”“洪波洪波”“”“日月日月”“”“星汉星汉”,都是远观之景、浩大

15、景,重,都是远观之景、浩大景,重读这些词语,突出诗人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所以在读读这些词语,突出诗人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所以在读到这些景物时,我们的手势是有力气的,表情都是坚定、充到这些景物时,我们的手势是有力气的,表情都是坚定、充满斗志的。满斗志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充满奇特的想象,把大海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出来,四句充满奇特的想象,把大海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出来,所以在这两句,我们稍快节奏,左右手并上,期待能把这种所以在这两句,我们稍快节奏,左右手并上,期待能把这种气势更丰富地展现。最后我们把手势停留在气势更丰富

16、地展现。最后我们把手势停留在“双手向正前方双手向正前方有力高举有力高举”,就是想把曹操的壮志满怀铿有力地表现出来。,就是想把曹操的壮志满怀铿有力地表现出来。任任务务三三:学学习习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完成下面的系列任务。完成下面的系列任务。1.1.听读课文后,按照朗读指导,组内互读。听读课文后,按照朗读指导,组内互读。任务三任务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朗读指导:朗读指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绝,一般一、二、是七绝,一般一、二、四句押韵,这首诗押四句押韵,这首诗押“i”i”韵。韵。七言诗一般则是七言诗一般则是“二二三二二三”,如,如“我寄我寄/愁心愁心/与明月,与明月,随君随君/直到直到/夜西夜西”。节奏示范:节奏示范:闻闻/王昌龄王昌龄/左迁龙标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遥有此寄李李 白白杨花杨花/落尽落尽/子规子规/啼,啼,闻道闻道/龙标龙标/过过/五溪。五溪。我寄我寄/愁心愁心/与与/明月,明月,随君随君/直到直到/夜郎夜郎/西。西。2.2.结结合合题题目目和和文文中中词词句句,向向同同学学介介绍绍本本诗诗的的写写作背景。作背景。任务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