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375545944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5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统编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指导】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述地震波的类型、特点及意义。2、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不同特点。3、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及地理意义。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构成(四大圈层)及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从位置、组成、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不同特点。3、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4.、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

2、层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划分和特点;难点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及与地球结构特点的关系。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引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观看地震波传播动画,说出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要点如下: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两种,其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较快且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如下表。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B理解)教学活动1: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2图1.34(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说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点,(2)解释:莫霍面、古登堡面,(3)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情况。要点如下:(1)传播特点: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形成不连续面(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形成不连续面(古登堡面)。(2)圈层划分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教学活动2:阅读教材相关文字,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界面、深度、波速变化、主要特点等内容。要点如下:(3)结构特点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4、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界面332900陆地33 km处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2900km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是呈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与地球磁场形成的有关)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铁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3图1.35,说出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概念、组成及其地理环境中所起主要作用。要点如下:教学活动2:完成P24“活动”中相关要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展示。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