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375303555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儿讲座心得体会6篇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篇1 上周末,有幸聆听了陈晏特级教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让我对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评价等有了新的了解,以下浅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此次培训活动中,陈特多次举了自己园的教育实例,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幼教同仁们的教育智慧,开拓了视野,及时的学习到了很多能现学现用的东西。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师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以后开展教师培养和自身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课程的培训,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

2、,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从生活、环境中找课程的材料,更科学的开展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质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方法。 讲座指出: 一、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让每个幼儿充实的度过每一天。 我园也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努力让每个幼儿的一日幼儿园生活都能感受到幸福、自由、畅快。 生活与环教育密切相关,千丝万缕。杜威和陶行知也早有此论断,但是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

3、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联系自身,在我们班,孩子有很高的.自主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力所能及的做好各种事。例如:衣服脱下来折整齐再去放、喝完牛奶自己动手洗杯子、能自己添盛饭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我们老师都很为他们开心,另外还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帮助、合作共享。 孩子们能做的,放手让他们去做;孩子们做不好时,教他们一些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二、环境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环境 所谓环境,大到幼儿园以及幼儿园周边,小到每个班级区角的材料。或许孩子不会特意关注,但都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孩子。 她指出: 好的幼儿园环境能记录和呈现儿童

4、的学习和生活; 好的班级环境具有美感,符合艺术审美的视角和要求; 好的班级环境是立体的; 好的班级环境是能多元呈现儿童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的; 好的班级环境材料是丰富的,最好是自然物的; 陈特也举例了他们幼儿园极具有特色的活动“小树林的一天”,她说孩子们可以在这一天,自由的待在小树林,想干嘛就干嘛,但是同样的,你需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贴近生活的一天,同样是难得的一次教育机会。孩子们会早早的打扫小树林的卫生;喂饱小羊、小动物;为自己的午餐忙这忙那;一起搭起午睡的帐篷等等。这一天的收货可比教室里学到的多得多了。这一活动可是把幼儿园环境用到了极致。 三、把成长的权利与责任还给孩子 真正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5、,老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角色准备者、材料提供者、环境创设者、支持观察互助者、反思型实践者。还孩子自由、独立、有选择的成长! 小小的天空,承载着大大的责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那些36岁的幼儿,必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用真心搭建起和孩子们沟通的平台,用爱去滋润一粒粒稚嫩的种子,留给他们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空间,提供孩子们更多自由成长的机会,看着它们发芽开花,期待着它们结出丰硕的果实。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篇2 希望这篇听育儿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对你的学习与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上周末,有幸聆听了陈晏特级教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让我对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评价等有了新的了解,以下浅谈自

6、己的体会。 首先,此次培训活动中,陈特多次举了自己园的教育实例,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幼教同仁们的教育智慧,开拓了视野,及时的学习到了很多能现学现用的东西。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师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以后开展教师培养和自身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课程的培训,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从生活、环境中找课程的材料,更科学的.开展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

7、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质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方法。 讲座指出: 一、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让每个幼儿充实的度过每一天。 我园也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努力让每个幼儿的一日幼儿园生活都能感受到幸福、自由、畅快。 生活与环教育密切相关,千丝万缕。杜威和陶行知也早有此论断,但是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联系自身,在我们班,孩子有很高的自主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力所

8、能及的做好各种事。例如:衣服脱下来折整齐再去放、喝完牛奶自己动手洗杯子、能自己添盛饭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我们老师都很为他们开心,另外还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帮助、合作共享。 孩子们能做的,放手让他们去做;孩子们做不好时,教他们一些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二、环境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环境 所谓环境,大到幼儿园以及幼儿园周边,小到每个班级区角的材料。或许孩子不会特意关注,但都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孩子。 她指出: 好的幼儿园环境能记录和呈现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好的班级环境具有美感,符合艺术审美的视角和要求; 好的班级环境是立体的; 好的班级环境是能多元呈现儿童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的; 好的班级环境材料是

9、丰富的,最好是自然物的; 陈特也举例了他们幼儿园极具有特色的活动“小树林的一天”,她说孩子们可以在这一天,自由的待在小树林,想干嘛就干嘛,但是同样的,你需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贴近生活的一天,同样是难得的一次教育机会。孩子们会早早的打扫小树林的卫生;喂饱小羊、小动物;为自己的午餐忙这忙那;一起搭起午睡的帐篷等等。这一天的收货可比教室里学到的多得多了。这一活动可是把幼儿园环境用到了极致。 三、把成长的权利与责任还给孩子 真正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老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角色准备者、材料提供者、环境创设者、支持观察互助者、反思型实践者。还孩子自由、独立、有选择的成长! 小小的天空,承载着大大的责任。作为一名

10、幼儿教师,面对那些36岁的幼儿,必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用真心搭建起和孩子们沟通的平台,用爱去滋润一粒粒稚嫩的种子,留给他们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空间,提供孩子们更多自由成长的机会,看着它们发芽开花,期待着它们结出丰硕的果实。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篇3 早上,去宸宸学校听了一个育儿讲座,主题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针对23岁人生第一个反抗期孩子容易出现的总是给予解答,老师是一个很棒的心理咨询师和幼教师,教给我们几条很重要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也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一、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孩子拿了一袋糖不愿分享时,不要强迫他,他的东西有权决定要不要分享,可以先给孩子嘴里放一颗糖,再把他的口袋装

11、满糖,然后再要求他分享,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再满足别人,这样比强迫更有效。 二、让孩子在平静中入睡 有的孩子会很难入睡,睡着了也不踏实,那么,在睡前和孩子聊聊天,回忆一天当天做过的事,回忆可以增强记忆力,也可以让孩子说出希望,明天想做什么,想吃什么,想买什么样的书这样做对他的睡眠质量有益。 三、学会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前先说你爱他,否定孩子做的错事但不要否定对他的爱,要用严肃的表情和温和的口气,批评切忌时间太长,3岁前不超过30秒,6岁前不超过1分钟,简单明确,如果时间过长会让孩子烦躁,更加叛逆。 四、孩子为什么爱打人 很多喜欢打人,有暴力、攻击行为的孩子,都是过早的看了奥特曼、超人等动画片所以在六

12、岁前不要给孩子看,年龄小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求,也不要给孩子买_、剑等玩具,即使文静胆小的孩子也不要玩。 五、潜意识暗示法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孩子的听力是最早发育最晚成熟的,听力是开放式的:比如有时候他正在专心的玩玩具,但听到妈妈向爸爸要遥控器时,会马上去把遥控器拿来,所以,我们就利用他这一能力。 在孩子入睡后,把自己的愿望对孩子说出来:宝宝,妈妈很爱你,妈妈希望你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你要胆大勇敢一些、要多吃些饭总之你希望孩子怎样,就对他说出来。 有人曾经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戒过安抚奶嘴、戒过吃手、戒过厌食,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在23岁,很

13、难安静下来听妈妈讲很长时间的话,那么就利用孩子入睡后这个最安静的时间,多给他一些心理暗示吧,我们一起尝试一下? 育儿讲座心得体会篇4 自从有了好好,在她身上的教育尤为重视。近期聆听了国际育儿专家孙砚冰、武汉大学杨健和山东科技大学井立霞三位教授做的有关育儿方面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三位专家的讲座及他们的育儿理念,让我在教育好好的过程中借鉴、引导及反思。 在孙老师的讲座一开始,便先调查了一下有多少是父母一起来听讲座的,结果寥寥无几。这就是现在家庭的现实,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妈妈负责管教孩子,爸爸负责挣钱养家。但实际上,父亲的教育对孩子也至关重要。没有父亲的参与,再好的教育都是不完美的。希望我们家的那口

14、能挤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建立更融洽的父女关系。在井立霞教授的讲座中,孩她爸表现极为优秀,很高兴的同意了和我一同去听讲座的建议,并认真做了笔记。 听完这三次讲座后,我感觉在育儿方面她们总结了很多共性的东西。孙老师说: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不是被教的,而是被影响出来的。 山东科技大学的井老师就针对三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案例告诉我们:包办型家庭教育、放纵型家庭教育、严厉型家庭教育,都是我们所不可取的。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真的爱孩子吗?现在很多家长每天都在认认真真地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井老师的讲座主题就是:家为何会伤害孩子?有责任心的父母,真的要反思,是否自己的行为也在

15、伤害着孩子!比如:有的孩子走路时,不知怎么回事自己摔倒了。父母可能会说:“你没长眼啊!怎么那么不小心!”孩子自己拿水杯,水散了一地。父母说:“让你小心点,你就是不听!”孩子从小在一种被否定的环境下成长,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要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要做到真正的爱孩子,先要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以后我给好好说话时,要多用井教授观点中的“我信息”少用甚至不用“你信息”。 三位教授都提到了,教育孩子身教的重要性。爸爸妈妈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孩子的模仿能力在06岁之间相当强。回忆好好自会说话走路以来,她的语言、语气、语调及生活细节的好多行为,都是在模仿我们大人,要想让孩子优秀,首先我们大人要规范行为语言,家庭模式是孩子对社会的最初认识。以后我们要少说多做,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