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529667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入关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范评事入关韦庄寂寥门户寡相亲,日日频来只有君。正喜琴尊长作伴,忽携书剑远辞群。伤心柳色离亭见,聒耳蝉声故国闻。为报明年杏园客,与留绝艳待终军。【注】(评事)官名,属大理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按刑狱。(故国)此处意指故乡。(杏园客)指新科进士。(绝艳)最美的花。(终军)终军请缨,汉武帝时20余岁的他自请出使南越,说服其归附汉朝。后用“终军”来称颂少年有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客居异乡,平日少有朋友来往,范评事是他在此地往来频繁相亲相得的朋友。B颔联中“正”和“忽”二字,表现了诗人得知范评事要离开时,内心陡然的失落

2、。C运用“终军”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范评事像终军那样主动请缨,建功立业。D诗人祝福范评事此去必将实现抱负,并期待范评事归来之时二人的重新欢聚。2颈联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入关安陆遇兵寇杜荀鹤家贫无计早离家,离得家来蹇滞多。已是数程行雨雪,更堪中路阻兵戈。几州户口看成血,一旦天心却许和。四面烟尘少无处,不知吾土自如何。【注】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年间。乾符年间,王仙芝、黄巢先后领导起义军对抗朝廷,兵锋席卷南北,兵火遍及全国。本诗写的是诗人入京途中的感受。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顾离家的原因,用“蹇滞”二字概括了自己身在

3、旅途的状态。B颔联写旅途中雨雪交加,指明自己能够承受战乱所带来的痛苦。C颈联写兵事所经,伤残已甚,却意外得知朝廷同意招降纳叛。D本诗叙事抒情不加雕饰,语言朴实,格律工整,直抒胸臆,情真意切。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刘希夷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注释】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刘希夷,初唐诗人。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4、天气情况,为下文送别做了铺垫。B“晓入寒潭”“曙烟起”描写了冷寂、朦胧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C第五句“微云一点”描绘了天边淡淡的、细微的云色,突出了天“晴”。D本诗中诗人对友人充满不舍之情,可又想到路途遥远而不能再挽留他。6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诗歌中晴月的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入关行次湘阴曹松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沉梦泽空。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注秦城:地名,位于湘水之南。黄陵:指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

5、秦城、湘东而到达湘阴的行程,照应诗歌的题目。B诗歌的第二句“图书作伴”暗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与末句“文闱”相呼应。C颔联的“空”字含义丰富,既指梦泽之地寥落空旷,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D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刘禹锡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注】旧学三冬: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说自己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方面足够用了。碧鸡: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今四川省

6、西昌市。蹑丹梯: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张衡西京赋有“青琐丹墀”之句。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的叠词“凄凄”既是送别时凄凉环境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B首联后句两个“西”字突出朋友目的地遥远,“更”字令人无限感叹,蕴含关切之意。C颔联写出了朋友的人生经历,既有对其饱学的称费,也有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D颈联运用想象手法,写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10诗中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刘希夷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晴看石濑光无

7、数,晓入寒潭浸不流。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注:刘希夷,初唐诗人。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1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12颔联中“晴月”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13尾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C2不舍。“离亭”送别,翠柳、连绵的蝉声都增添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思念。连绵的蝉声让诗人思念关内的故乡。羡慕。范评事此去之处正是诗人的故乡,羡慕友人回到关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明诗人希望范评事像终军那样主动请缨,建功立业”说法错误,此处用

8、典重在称颂范评事年少有为,到京师中举成为进士,像终军那样马到成功,而非主动请缨,建功立业。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伤心柳色离亭见”中的“离亭”指送别的地方,“柳色”点出时令和送别,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俗,“柳色”的“伤心”正是由于相别之人伤心的移情。“聒耳蝉声故国闻”中“故国”的“蝉声”包含着故人的情意。所以颈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聒耳蝉声故国闻”的意思是再听一听故乡的蝉声吧。连绵的蝉声让诗人想到了关内的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中“离亭见”表明范评事要离开,结合标题“送范评事入关”可知,他此去之处正是关内,是作者的故乡。由“聒耳蝉声故国

9、闻”可知诗人思念故乡,亦渴望回到故乡,所以此次友人能回到关内,作者心生羡慕之情。3B4旅途的困顿之情。旅途雨雪交加,又遇战乱,只能滞留外地。对朝廷的失望之情。战乱已使很多州郡血流成河,朝廷居然同意与叛贼讲和。对故乡的担忧之情。到处是战乱,百姓居无定所,担心故乡百姓的安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B.“指明自己能够承受战乱所带来的痛苦”错误。“更堪”是“哪堪”,意思是“不能承受”。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他乡,途中遭遇兵乱而思念家乡的诗歌。根据诗歌首联后句“离得家来蹇滞多”和“已是数程行雨雪,更堪中路阻兵戈”可知,诗人在旅途中多次遭遇

10、困顿停滞,而诗人途中受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数程行雨雪”,即风霜雨雪的恶劣天气(天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路阻兵戈”,即战乱(人祸)。天灾人祸不断,诗人只能滞留外地。诗歌颈联“几州户口看成血,一旦天心却许和”中,诗人用一个转折关联词“却”展现了战乱使很多州郡血流成河的惨状以及朝廷居然同意与叛贼讲和的矛盾现状。正是在这一强烈矛盾对比中,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诗歌尾联中,诗人说“四面烟尘少无处,不知吾土自如何”。“四面烟尘少无处”说的就是到处都是战火纷飞的状况,而在这一背景下,诗人尤其担心自己的家乡,即“吾土”。不知道故土的风景是否依旧,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故土的人事、百姓是否安好,是否

11、会因战乱而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所以,诗人在诗歌里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担忧之情。5B6首联中“天晶万里”从正面描写了晴月的晶莹剔透、皎洁明亮、光照万里的特点;颔联中“石濑光无数”、颈联中“南陌憧憧遍行子”描写了水映月光之后的闪闪之态,以及诗人清楚地看见路上行人行走的状态,侧面烘托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B.“描写了冷寂、朦胧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错,本诗描写的离别时的天气情况以“晴”为主,所以用“冷寂”来形容“晓入寒潭”的景象不妥,同时此处的景画也没有烘托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这首送别诗只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因路途遥远,宜早上路的

12、谆谆劝导之意,没有伤感之意。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正面描写:首联写“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其中描写晴月为“天晶万里”,此处是正面描写,通过描写光照万里的亮晶晶的月亮来形象生动地表现晴月晶莹剔透、皎洁明亮、光照万里的特点。侧面描写:颔联写“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其中“石濑光无数”写石头上急水闪闪发光的状态,通过描写水映月光之后的闪闪之态侧面描写晴月;颈联写“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其中“南陌憧憧遍行子”描写了诗人清楚地看见路上行人行走的状态,通过描写路上行人往来不定侧面描写晴月。这两处都侧面烘托了月光的皎洁、明亮。7C8

13、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神鸦乱噪”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以“梦泽”的空旷反衬诗人的渺小,表现出诗人的孤寂。后两联写诗人看到平民百姓的渔樵生活,内心又变得安定平静,并心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想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又坚定了自己参加科考、出仕为官的想法。【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自己济世理想落空”理解错误,“候雁斜沉梦泽空”的大意是说“自己如同这候雁一样滞留在寥落空旷梦泽之地,是多么渺小”,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言外便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从后面的“争奈文闱有至公”来看,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

14、并无“自己济世理想落空”之感。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秦城、湘东而到达湘阴的行程,“图书作伴过湘东”刻画了一个骑着毛驴的、瘦削的、脸上写着忧患和疲惫的、身着破旧青布蓝衫的唐朝秀才,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巅簸跋涉着,从青年、壮年直到老暮衰年。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驴背上永远驮着一对书箱。“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沉梦泽空”写途中所见所闻所感,一个“乱”字,写出诗人心情的烦躁;一个“空”字,又反衬出诗人的渺小和孤寂。(2)后两联写诗人在途中看到农民劳动的场景,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

15、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尾联中“岩栖”指在山洞里住居,常用为隐居的代称,可见诗人“也知渐老”,故有归隐之志。从“也只渐老”来分析,对比颔联的“乱”与“空”,诗人的心情已经慢慢平静下来,似乎有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朝廷考场上有大公无私的主考官在期待着我,于是诗人仍然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兼惠家族。9D10前句中的“卧龙”指蜀相诸葛亮,这里选取历史人物,既符合杨处厚前去蜀地的情境,又称赞杨处厚具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早识”既有对朝廷未能看出其才能的遗憾,又以“应有分”写出其必然会得到相应重用的肯定。后句中的“蹑丹梯”化用前人诗句,写杨处厚从此会因立功而受到朝廷封赏,饱含诗人对杨处厚的期待和希望。这两句与开头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形成对比,呈现了亮丽的色调,充满了乐观、鼓舞的力量。【解析】9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