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5296667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2【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黄蜂的巢是用一种薄而柔韧的材料做成的。这种材料像纸一样,柔软而有韧性,因此 ,做出各种造型。如果蜂巢是用整张“纸”做的,就 ,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是,黄蜂就像做气球的人一样,它们懂得温度可以利用各层外壳中所含有的空气来保持。所以,黄蜂把它们的低巢做成宽的鳞片的形状,一片一片松松地铺起来,显出很多的层次来,整个蜂巢形成一种粗粗的毛毯状,厚厚的,而且多孔。作为黄蜂们的领导, ,才开始建筑自己的巢。在杨柳的树孔中,或者是在空的壳层里,大黄蜂用木头的碎片,做成脆弱的黄色的“纸”。大黄蜂就利用这种材料来

2、包裹它自己的就像凸起的中间有充分空隙而空气停留在黑边也不流动的大鳞片一样的层层重叠的窠。1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处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长江烟波浩渺,江上的大轮船像一叶扁舟。B焦裕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人们前行。C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D我静静地凝视着远方,他看着我,像看出了我的心思。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鲁迅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

3、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写照。鲁迅认真、苦干的精神曾给郁达夫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郁达夫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鲁迅不是一个只会 的空头文学家。有关奔流的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我所认识的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 的。而鲁迅的书斋,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为实现理想,要做的事很多,鲁迅除了自己埋头苦干,也一直在寻找 的战友。怎能说鲁迅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呢?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热心地接洽上门求教的青年。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5文中画

4、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田园乐王维其一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针。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其七酌酒公临泉水,抱琴好价长松。南园露葵朝忻,东谷黄粱夜春。注厌见:饱见。一作“出入”。官府:一作“蹀躞”。6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组诗体裁相同,结构严密,主旨统一,又各自独立,分别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B“厌见千门万户”一句开篇明志,表达出诗人对人口稠密、嘈杂喧嚣的俗世生活的厌弃,C“其三”中

5、,风急、日斜的大背景与渡口、村落等小景相映衬,生动鲜活,富有画面感,D这三首诗都是六言诗,采用平稳舒缓的句式节奏,音律和谐,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悠长,7王维的这三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写归隐生活,但两人所向往的隐逸生活稍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_ ”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 _ ”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2)阿房宫在建筑设计上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杜牧用“ _ , _

6、”概括了这一特点,并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字营造意境氛围,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英雄的失意,如“ _ , _ ”。【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秋麦乔叶如果还是小时候的福田庄,如果我还在福田庄,这时节就该能吃上碾馔。青黄不接时它是过渡的应急,饱腹无忧时它便是应季的美味。对我来说它不是词儿,它就是一股气息。把籽粒饱满却还没有变得坚实的青青麦穗割下,揉搓,去掉还没有变得焦脆的麦芒,再去掉还没有变得焦黄的麦壳,那柔嫩得如少女一样的麦粒就裸呈了出来。然后放到石磨上一遍一遍地碾,碾成青绿色的小条条,就成了碾馔。用蒜炒一下就很清香可口

7、,如果奢侈一点儿,再破上个鸡蛋,那清香就变成了浓香。当时吃时也不觉得怎样,如今想起来顿时口舌生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村里人有时也说麦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和麦用在一起的秋和秋天的秋是两回事。秋麦的秋是动词,意为收获。麦秋的秋是形容词,意为成熟。总之,秋和麦搭配在一起,就是福田庄要割麦子的关键时刻。庄稼庄稼,粮食没有装到仓里,那就都是假的。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怎么能舍得丢呢?一穗也舍不得丢,一粒也舍不得丢,常常是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的。晚上凉快,更重要的是夜露的滋润使得麦穗不会过于焦脆,能有效地减少麦粒掉到地里的损耗。为秋麦加夜班,多值当。

8、奶奶说。这时父亲照例会被奶奶喊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他的户口早已迁到了象城,可不知怎的村里也给他分了地。在福田庄,他还有地。奶奶需得做饭,还需带着我,没办法下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奶奶说,这可不中。其实即便是父亲回来,干活儿也不怎么中。一个是书生,一是个瘸子,怎么能比得了其他家的人手?好在他们不偷懒,也好在麦垄总是越割越短,不会越割越长。更好在,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通常是在黄昏时分,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是刚出锅的油饼,由雪白的笼布包着,一层层葱花一层层油,面香冲出薄布。碰到人打招呼,贴晌去呀?奶奶响亮地回答:贴晌去!宽回来了吧?不回来能中?

9、在地里呢。到了地头,远远地便能看到父亲和叔叔在割着麦子,地显得很大,衬得人很小。奶奶抱着我,坐在地头等着。暮色渐浓,村庄里炊烟四起。我说饿了,奶奶便撕一小块油饼给我吃。吃饱了,我昏昏欲睡着,听奶奶打着扇子扯闲话。等到这一垄终于割完,奶奶用水壶给父亲和叔叔冲洗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吃饼。正吃着,便有人喊着父亲和叔叔的名字:壮宽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他们边干着边和父亲寒暄,问他请了几天假,问他的工作,问他的工资,问什么事该怎么办,一垄垄的麦子就在这些话里被割净,变成

10、了麦茬。有时他们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干着。奶奶看着这情形便会感叹: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还真是这个理儿。往往是一割完麦子父亲就回了象城。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回来。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的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他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麦收有五忙,割挑打晒藏。”麦子割完后的重头戏是打场,也总有人帮忙的。开始是用牲口拉着碌碡碾场翻场扬场。我家每次扬场大耳朵全必来,扬得又快又净。后来就有了半自动化的脱粒机,就是一个砖砌的洞,里面安着一个大风叶,俗称

11、“老虎洞”,因它张嘴吞麦的样子很像老虎。脱粒时最出力的活就是把麦穗送进老虎口,这里若是入得快就能省时省钱。这时是连中午都不休息的,因为中午天气最热,麦子最脆,脱粒的效果最好。可此时也最苦,任谁在老虎口站那么一会儿,就会变成一个黑人。脱净的麦粒就能颗粒归仓了?当然不能。还要晒。太阳出来了摊开晒,用木锨子摊得匀匀的,薄薄的,再如犁地一样一遍遍地在上面画线,把麦粒画成一沟一沟,一沟翻压着一沟,就都晒到了。太阳落前就要赶紧把麦粒拢成堆儿。晒玉米要放凉了收,晒麦子要趁热收,若放凉了再收就易生牛,别称铁鼓牛,在福田庄这里被极简称呼成了牛。后来我查了一下,它学名叫谷象,和故乡同音。麦子晒好后,另一个时刻便郑

12、重来临:存新粮。奶奶卧室的角落里,一溜儿放着三口大缸,每一口缸都被一张硬苇席子收成一个圆,扎在缸口,称之为圈,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结构就是囤这个字的本义。要存新粮,得先把陈粮倒出来,我不爱干这活儿。陈粮的陈气我不喜欢闻,新粮的土气也不想忍受。是的,翻晒好的麦子看着虽是很干净,却还是有土。所谓的土气从这新麦身上就能领略得淋漓尽致。当你来到缸边,把麦子往缸里倒时,那一股冲腾而上的气,就是土气。每次被土气呛得让我忍不住对奶奶发牢骚时,她老人家都会说:你是饿得轻。老话说得好,富不盖房,穷不卖粮。家有存粮,心里不慌。恁好的粮,咋还敢嫌弃。(节选自长篇小说宝水)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碾馔”的回忆开篇,自然引出秋麦的场景,将读者带入福田庄的劳作生活中,为读者展示出辛苦与温情并存的乡村世界。B文中奶奶没指望父亲能干多少活,却一定要叫父亲回来,体现了奶奶对乡土人伦的重视,同时父亲也是奶奶维系人情往来中的一环。C“陈粮的陈气我不喜欢闻,新粮的土气也不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