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529665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阅读两首诗歌,完成各题。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垂緌(ru):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蝉中通过“饮露”“流响”“居高”“声远”等词语,从形体、习性和声音等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通过“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

2、信。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末句用问句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哀怨悲伤之情。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题材相同,时节相同,手法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衬托蝉的形象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同一物象在两首诗中产生差异的原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风蝉唐赵嘏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注】作者一说“贾岛”。甑,炊具。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

3、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C“噪轩高树合”句与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句表意并不相同,这里写的是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上的客居之人。D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同他的境遇息息相关,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4后人曾用“清迥”“悲苦”来形容赵嘏的诗风,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凉思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

4、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蝉首联即议论,“高难饱”既说蝉,又说自己,蝉的鸣叫在诗人看来只是徒劳。B蝉颔联写诗人五更仍在辛苦撰写疏札,可惜朝廷如同无情的碧树,忠心难上达。C凉思颔联写诗人永远怀念当时的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D凉思颈联“北斗”,指北斗星,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两年。6两首诗里“蝉”这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虞世南垂

5、緌注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緌(ru),古代官帽帽带打结下垂的部分。诗中借指蝉头部的触须。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前四句围绕蝉来写,着重描写了蝉的外形特征,后四句由物及人,赋予蝉新的内涵。B“一树碧无情”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碧树冷酷无情,不因蝉的“疏欲断”而悲伤。C虞诗第二句中,“疏”字更见梧桐枝干的高挺清拔,“流”字形容蝉鸣声如泉流一般,连绵不断。D有人以为蝉鸣之所以高远,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虞诗却别有会心,对此加以否定。8这两首诗题材相似,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分析其异同点。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蝉张问

6、陶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注】金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冠帽上用金铛、玉蝉、貂尾作为装饰,谓之赵惠文冠。后来比喻贵臣。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令,用“槐黄满地”暗示“炎凉代序”的秋季,“耐”字则表达了煎熬难挨的情绪。B颔联是说,秋蝉的悲苦鸣叫常常会引发诗人的共情,但诗人的清高心志却非秋蝉所能理解感知。C尾联卒章显志,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了思乡归隐而又不得的惆怅之情。D这首诗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显示出咏物诗委婉含蓄

7、、耐人寻味的特色。10刘勰认为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于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1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C时值夏

8、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D“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1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齐天乐蝉【南宋】王沂孙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

9、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漫:不要。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13“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中“”字是全词的词眼。总览全词,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14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10、,我亦举家清。病蝉贾岛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15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诗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见蝉思己,想象故园荒草齐平,发出宦薄梗泛之叹,结尾烦蝉自警。全诗以蝉起,以蝉结,首尾圆合,章法紧密。B从内容安排看,李诗摹物与叙已并重,尾联已与物直接对话,人与物密合无间;贾诗以叙物为主,全诗虽未着力叙已,但已之情绪明显流露。C两诗颔联都着力刻画蝉之形象,李诗以碧树相衬,侧重刻画蝉之声孤;贾诗视听结合,突出蝉虽翼“拆”吟“酸”,但仍有“薄”“清”之坚守。D贾诗以“病蝉”为题,主要刻画蝉之病状,突出病蝉

11、遭遇之惨烈。尾联“黄雀”“鸢鸟”也点明了“病”的缘由,突出病蝉树敌之广。16两首诗都托“蝉”以寄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寄之意有何异同。参考答案:1D2不同之处:蝉中的“清露”,虞诗中用来供蝉饮用,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的“露重”,骆诗中蝉因“露重”而“飞难进”,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差异原因: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不同的许多意象,两位诗人因身世和处境的不同,融入物象的情意也不同,所以同一物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作用也会不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错误。应是都用了以蝉比兴,以蝉寓己

12、,寓情于物的手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不同之处:“垂緌饮清露”,描写蝉垂下触须,吮吸清露的情形。蝉中的“清露”,虞诗中用来供蝉饮用,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写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蝉因“露重”而“飞难进”,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差异原因:同是咏蝉,处在不同环境的人所选的角度和立意皆不相同。虞世南身居高位,诗的字里行间迸发出的都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难见半缕愁绪。因冤狱而被投入大牢的

13、骆宾王岂可跟虞世南同囚而语。同是写露,在虞诗中用来供蝉饮,在骆诗中则因“露重”而“飞难进”;同是写风,在虞诗中不用借,因蝉已身居高位;在骆诗中则嫌“风多”,自己的声音难以发出。所以二人同咏一物,题材相同,时节相同,则立意迥异。3D4诗人借秋风萧瑟,高树相合,暮山远横,秋声相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明旷远的画面,颇具“清迥”之风;诗人通过描摹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寒蝉意象表达自己羁旅他乡的人生困顿;诗人以“身独行”“无人见”来抒发自己仕途未达、思念故园的愁绪,足见“悲苦”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错误。“听处无人见

14、,尘埃满甑生”意在表达作者身在异乡,只身一人的孤苦之情。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句首联“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秋风萧飒,寒蝉从早到晚不停地哀鸣。它整夜陪伴着漂泊的羁客,送来了阵阵凄凄切切的秋声。颈联“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高树合”写近景,树木葱茏,掩盖着蝉的身影;“暮山横”是远景,写夕阳中的山的剪影。秋风萧瑟,高树相合,暮山远横,秋声相伴,用白描手法写出一幅清明旷远的画面,颇具“清迥”的萧杀西风。“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

15、上的客居之人。诗人通过描摹夏生秋死的寒蝉意象表达自己羁旅他乡的人生困顿。“水边身独行”“听处无人见”中的“身独行”“无人见”营造了空寂无人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仕途未达、思念故园的愁绪,足见“悲苦”之情。5B6蝉借写蝉身在高处,不易吃饱,依树而鸣,表明诗人自知仕途漂泊,仍愿清白处世;凉思写蝉停止鸣叫,凉秋已至,时光流逝,表达诗人托身无地、抱负难展的悲伤情怀。【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颔联写诗人五更仍在辛苦撰写疏札”说法有误。“五更疏欲断”是说蝉声在五更稀疏,接近断绝,不是五更写疏札。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首诗蝉中,诗人把“蝉”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