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5296616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瀑布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庐山瀑布(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注】欻如:迅疾的样子。潨射:水流喷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既点明了诗歌的吟咏对象,也写出了诗人的行踪。B诗歌描写瀑布,以“飞电”状其速度,以“河汉”摹其从高而落的气势。C开篇至“流沫”句以叙事为主,为最后六句抒写

2、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作了铺垫。D诗歌风格雄奇飘逸,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充分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色。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瀑布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注:香严闲禅师,当时香严寺的一位高僧;李忱(公元810-859),即唐宣宗。唐宣宗曾经处境艰难,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相联成篇。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写出了

3、瀑布在其形成过程中的曲折艰辛,表达了香严闲禅师对生活艰辛的感叹。B近看巨大的瀑布,跳珠倒溅,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此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C前两句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D后两句“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极其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4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寻简寂观瀑布韦应物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犹将虎竹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注】简寂,名陆修

4、静,南朝时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后人把他修炼的太虚观改名为简寂观。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的这一场寻瀑之旅很不寻常:岩石高险,山崖遥远,涧水湍急,充满风险。B诗人通过几处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此行的高昂兴致。C诗人即使外出寻景游玩,也不忘公务,竟然随身带着履职用品,可见其谨慎敬业。D此诗前两句以叙事描写为主,属于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写心理活动,属直抒胸臆。6从全诗看,诗人想“绝世缘”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概括。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5、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近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详细地描写瀑布,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B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C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D尾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

6、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8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9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瀑布范仲淹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注:本诗写于范仲淹第三次被贬谪。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瀑布与平常溪流不同,它从大山高处倾泻而下,卓尔不群。B颈联诗人从气势、声音两个角度描绘瀑布如龙斗,似冰雹的气象。C尾联意思是傍晚时云彩变成同一颜色,笔下诗句自然变成了图画。D这首咏物诗富有理趣,体现了宋诗以文为诗,议论化倾向的

7、特点。11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颔联的含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李白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注释:天台山志:百丈崖,在天台县西北二十五里崇道观西北,与琼台相望,峭险束隘,四山墙立。潈,众水相会处。曾青,铜之精,形如珠者,其色极青,故谓之曾青。幽缄:幽密缄封。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中“素崖裂”“丹壁开”属于画作内容,写出了瀑布图的壮美。B“生风雷”“瀑泉落”动静结合,起到“砾崖转石万壑雷”的震撼效果。C本诗的五、六句与“疑是银

8、河落九天”在手法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相同。D诗人运用想象描摹画面,语言豪迈奔放,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13诗歌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写雪练从天上停止工作的织机上垂挂下来,表现了瀑布的雄奇飘逸。B前四句写远眺,瀑布倾流,震撼心灵,作者描写动静结合,极写声音与气势。C后四句写近景,飞沫溅落,让人感到穿着的单薄;倾泻的瀑布,色白而流急。D这首小令境界开阔,即景抒情

9、,移情于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瀑布的胜景。E全曲语言流畅,词句朴实,令人心旷神怡,如人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15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C2对壮美山河的赞美之情。诗人描写了壮美的庐山瀑布,寓情于景,同时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诗人认为,可以用庐山瀑布之水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由此可看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诗人认为,面对名山,自己的心境更加闲适;眼前的名山瀑布,正合以前所好,愿意从此辞别人间,永远留在这里,由此可看出诗人的归隐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C.“以叙事为主”错误,诗

10、歌主要描写瀑布景象,应是“以写景为主”。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诗人描写了壮美的庐山瀑布,寓情于景。“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此处直抒胸臆,和前面内容共同表达了对壮美山河的赞美之情。“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诗人认为,可以用庐山瀑布之水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由此可看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

11、厌倦之情。“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诗人认为,面对名山,自己的心境更加闲适;眼前的名山瀑布,正合以前所好,愿意从此辞别人间,永远留在这里,由此可看出诗人的归隐山林之情。3A4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作者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化身的瀑布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表

12、达了香严闲禅师对生活艰辛的感叹”错误。这是一首经典的托物言志诗,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表现诗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读来使人激奋,倍受鼓舞,诗句中充溢着对瀑布的赞美之情。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是:涓涓细流穿越千山万壑后,一起汇集在崖前形成瀑布,远看才知道它们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那些小小的溪涧怎么可能将它们留住呢?它们心向大海,立志成为滔天的巨浪。“千岩万壑不辞劳”,描写在深山之中,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

13、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形成瀑布是山泉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为此它不畏劳苦,长途跋涉,经历了无数沟壑险滩,最终汇成壮美的瀑布。作者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化身的瀑布的艺术形象。“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

14、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5C6诗人生性热爱自然,蹑石过涧,攀崖弄泉,可见其对优美的山水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诗人久在官场,感到身心劳累,因此对官场怀有深深的厌倦之感,产生了逃离的心理;置身于南朝著名道人修炼的道观附近,本就淡泊恬静的诗人会受到其出世观念的影响。【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不忘公务”“谨慎敬业”错,原诗“犹将虎竹为身累”表达的是久在官场,感到身心劳累,因此对官场怀有深深的厌倦之感。故选C

15、。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可见,虽然岩石高险、山崖遥远、涧水湍急,但诗人仍然蹑石过涧,攀崖弄泉。由此可知,诗人生性热爱自然,对优美的山水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所以想“绝世缘”。结合“犹将虎竹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可知,诗人久居官场,感到身心劳累,这也是他想要逃离,想要“绝世缘”的原因。结合注释,诗人所游之地在南朝著名道人修炼的道观附近,本就对官场怀有深深的厌倦之感的诗人,又受到简寂思想的影响,更加想要“绝世缘”。7A8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9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