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5296567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过洞庭和游园情感探究【教学目标】1.鉴赏两首诗歌中采用的意象,分析其意境。2.体会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不同情感。3.在深刻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备诵读技巧,进行演示。【设计分析】【评价任务】1、准确并深刻理解两首诗歌内容及其传达的情感,并用文字传达个人的理解。2、用画面的形式传达出诗歌中的典型情景,并概括出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并揭示景致和人物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3、通过拓展其余诗歌的阅读,更深刻的理解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并在诗歌鉴赏中具体分析。【教学过程】预习任务: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张孝祥其人其事,明晰念奴娇过洞庭的写作背景,并熟练诵读。2、搜集明朝戏曲的形成发展和特地,了解汤显祖

2、个人生平以及他对戏曲发展的贡献,大致了解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思考杜丽娘所生活的时代背和家庭环境与她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具体情境: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入真情妙境,品生活之美”,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瑰丽灿烂的诗歌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我班将通过云端参加市里举办的“重温经典”诗歌朗诵会,朗诵篇目是念奴娇过洞庭和游园,通过学习两篇课文,选拔优秀的同学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任务一:批文入情,体会情感差异。1、阅读诗歌,找出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意境。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玉鉴琼田、扁舟、素月、明河、岭海、孤光、西江、北斗、万象本词描写

3、了月光之下的万顷洞庭湖,写出了一幅清亮明洁的画面,在此画面下诗人展开包罗天地万象的想象,与浩渺无垠的自然融合,构建了阔大恢宏的境界。游园姹紫嫣红、断井颓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段曲词描写了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但在生机盎然的后花园中,杜丽娘流露的不是惊奇不是欣赏,而是一种被管束的压抑和忧闷。2、两首诗歌描绘了完全不同的景致,表现了两个个性不一样的抒情主人公,如何用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两首诗歌中的这两方面差异呢?3、学生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作为诵读的第一项准备。示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此句为开头句,语气稍微轻一些,读出节奏感来,为后面雄奇景色的铺开

4、做一个情感上的铺垫。(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读出面对浩渺洞庭湖的惊奇感,“三万顷”语气可以略带夸张,语调要高,“扁舟一叶”语调要降下来,要体现“三万顷”的宏大和“扁舟一叶”之间巨大的差异感,语气舒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是一幅洞明的景色,要读出一种与月亮同辉,在清亮明洁的环境下,个人的一起忧思和困惑全部被洗刷一空,与天地共照的自我释放和豁达。(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者感染于这种环境,其实已经说尽,但语言只是表达了自己的部分感受,此句要读出语尽而意无穷的回环往复感觉。(良辰美景奈何天)前四个字勾勒了一幅至美的图景,但后面的三个字却是这幅美景之下管束的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

5、,所以读的时候前高后低,读出一种美景之下的无奈和忧伤。(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是承接上一句的,“赏心乐事”才是杜丽娘真正渴望的,但是后面“谁家院”的追问,说明杜丽娘渴望自由的天性在这个院落里没人理解,这里面透着一种如何逃脱束缚的追问。学习任务二:揣摩诗法,明确景情关系。1、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游园曲词中,女主人公为什么会发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喟,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探究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2、两首诗歌都有特点鲜明的景致和个性独特的主人公,但在诵读上如何处理体现景和情的这种关系呢?示例: 念奴娇过洞庭景致的阔大与作者的人格是一致的,都有一种外向的、引发人

6、超脱于世俗功利的感发力量,张孝祥用自己的胸怀描写和感悟到的这种意境需要我们设身处地进入其中,读的时候情绪应该一直是高昂的,是一种对外界困扰无视的超脱和达观。 游园体现了一种外在景观的繁华和内在心灵烦忧的差异,读写景的句子时往往要在语言上体现一种叹息或惋惜的感觉,杜丽娘眼中的景致并没有给她带来喜悦感,由这些景观她联想到自身如满院繁花一样无人欣赏,空耗年华,透露着哀伤,这也是她人性觉醒的一个起点。活动任务三:诵读得法,声音传达意蕴。1、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准备,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但诵读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我们透彻地理解了文本只是前提,我们还需要在一些诵读的技巧上进行更专

7、业的掌握。2、参考以下诗歌诵读技巧量化表,小组合作,给本组同学出谋划策。评价项目评价标准仪表形象服饰大方、自然、整洁、举止从容、精神饱满、态度亲切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气、语调、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符合诗歌的内容,准确表情达意情态手势动作姿态、眼神能鲜明自然地表达朗诵内容与思想情感。朗读效果有感染力,能与听众产生共鸣创意配乐配舞或其他服化道等创意形式3、综合以上三项活动准备的内容,学生分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评比,小组按照如上量化表格进行打分,推举出表现的同学参加“重温经典”诗歌朗诵会。【检测与作业】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8、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注】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根据本节课所学,结合诗词内容,任选角度,写一则评论。(100字左右)【参考答案】直抒胸臆,发自肺腑,饱含深情。是对焦裕禄

9、的深情怀念,默默地表达了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中国共产党人坦荡无私的家国情怀,赤子之情,可谓跃然纸上。融情于景,意境开阔,通体透明。立意点全在国家、民族和执政党。作者和盘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心境。这样的胸襟与心境足可以温暖人心、温暖社会,引起读者的心灵回响。人物胸怀,正气流贯,天地动容。20世纪90年代来追思焦裕禄,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不同凡响,目光远大,大处着墨,升腾起一种安排山河、指点时令的天地浩然之气。(角度任选其一)2.阅读红楼梦二十三回,思考宝黛为何被牡丹亭所吸引,并比较其觉醒意识。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10、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这时黛玉又联想起唐人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以及刚刚读到的西厢记里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最后她“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学后反思】 本堂课选取了一首豪放派张孝祥的词,另外一首是牡丹亭中的一个曲词选段,写作年代、作品形式和写作背景差异较大,只能从两首内在的描写上去寻找共同点,于是就借用诗歌技法中景情关系作为抓手,去分析两篇作品,去探究情景内在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并借助诵读的形式把探究到的内容展现出来,这就避免了两首诗歌的割裂,使学生学起来有更可靠的立足点。 当然,第二首游园背后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去探究的爱情故事,而这一个小的曲词片段在整部戏曲中具有人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由这一点引发出去,让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许课堂收获更大一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