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7508353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政府雇员招考聘用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_。 A. 全国大陆解放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完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消灭了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毛概2、由于狂风暴雨使得李某家门口的电线杆松动,

2、倒在了李某家的房屋上。李某立即向电力局打电话要求排除险情,电力局答应派人过去维修,但李某等到第二天仍无人过来,李某再次打电话催促电力局,电力局始终不对何时派人过去维修进行明确答复,故李某立即向法院起诉电力局不履行法定职责。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A. 法院应当受理,因为情况紧急,李某有权立即起诉 B. 法院不应受理,因尚未对李某的权益造成损害,李某无权起诉 C. 法院不应受理,李某只有当电力局明确拒绝后才能起诉 D. 法院应当受理,但李某只有在电力局明确答复后才能起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

3、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_A.请示B.报告C.议案D.意见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

4、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只有报告是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本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4、揭示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_。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

5、是_。 A. “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 C. “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封建主”指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东周时期由于分封制逐步崩溃,导致诸侯混战不绝,故A项说法错误;“经济变革”指私有土地的出现,B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信息看,“多事”指诸侯混战,而非“百家争鸣”,C项说法不恰当;“封建主”指诸侯王,不是新兴地主阶级。D项说法错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云南省教育厅就学生安全过马路一事向云南省公安厅发文,应该使用的文种是_。 A. 通知 B. 请示 C. 函 D.

6、 通告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公安厅是两个相互之间不隶属的机关单位,两个机关之间商谈问题应当运用函。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A.运动的主体物质B.思维是人脑的存在形式C.运动就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解析】B,。“思维是人脑的存在形式”是唯心主义观点。8、根据海洋法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外国军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驶入沿海国内海 B. 遇难外国船舶未经沿海国

7、允许,不得进人内海 C. 外国船舶可以在内海上无害通过 D. 沿海船舶对于进人其内海的外国船舶可以行驶属地管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外国军舰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办理一定的手续之后,才能进人一国内水,A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错误。内海是沿海国内水的一部分,任何外国船舶非经沿海国许可不得进人其内水,所以外国船舶不可以在内海上无害通过,C项错误。对于遇难船舶可以进人内水进行避难,但是其必须遵守沿海国的规章制度,故B项错误。沿海国对于进人其内海的外国船舶可以行使属地管辖权,但对纯属船舶内部的事务,一般应由船旗国管辖。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桑代克提出众多

8、学习律,其中描述动机的是_。 A. 效果律 B. 准备律 C. 练习律 D. 同化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即桑代克所谓的“准备律”。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0、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_。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甲的行

9、为属于睡梦中无意识的行为:不具有可责性: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行政领导者由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是_。A.考任制B.选任制C.委任制D.聘任制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委任制是指由有权任免机关确定并委派:考任制是指由用人单位通过考试和考核并招收: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采取招聘、竞聘方式:通过签订合同来选聘:故选:B。12、下列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是_。 A.县人民政府 B.县人民法院 C.市人民医院 D.贸易公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根据担保法第8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

10、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第9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因此题目中A、B、C项均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3、国家建设部的调查资料显示:当水费支出占到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5%时:人们才会考虑节约用水;达到5%时: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达到10%时:才会考虑水的重复利用。这表明_:A.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原因B.物质利益的变化有时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C.物质利益一旦调整就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D.宏观调控最好的方式是经济手段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物质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

11、因此A项说法没有错误:但是A项并不是题于所要表明的问题。题干资料显示:水费支出占2.5%时:考虑节约用水;水费支出占5%时:有重大影响;水费支出占10%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也就是说:随着水费支出所占比例的增加:人们考虑节约用水的程度也随之加强:即水费支出所占比例的增加是物质利益的变化:考虑节约用水的程度加强是节约用水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所以题干所要表明的是物质利益的变化有时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B项说法更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14、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_。A.辩证法、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总体性的方法、社会结构分析法等B.分析与综合统一、演绎与归纳统一、抽象与具体统一、历史与

12、逻辑统一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调查研究D.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相信和依靠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B【解析】A是唯物史观的内容;B是方法论的内容;C是党的工作路线;D是唯物史观的内容。故选B。15、“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是_。 A.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不能帮助人们获取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是

13、关于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仅仅获得了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不能正确的理解事物,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理解事物,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觉事物。因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据此,B为应选项。A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我们可以认为感性认识是肤浅的认识,但肤浅不等于不可靠。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关于认识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不是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因而不能认为感性认识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帮助。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D项所表述的命题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没有解证关系。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我国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是_ A. 以综合课程为

14、主 B.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C. 以分科课程为主 D. 实践与课程分科课程相结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三条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本题所属考点-课程1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的是_。A.事物的发展是天定的B.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单一的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天行有常”:即说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不能说是天定的。在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事物的发展不仅有物质性:还有意识性。故选C。18、夏天午后的课堂上,有学生昏昏欲睡了。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_ A. 马上提醒,让学生站起来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 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 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纠正其错误。居高临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