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7495965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页/共17页 2022 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 历 史 考生须知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页,共两部分,页,共两部分,24 道小题。满分道小题。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

2、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共 30 分)分)本部分共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要求的一项。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结束了长期分裂,南北重归统一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3、A.B.C.D.3.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史实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第2页/共17页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4.下图所示的内容反映出唐朝()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乡差距缩小 D.男女地位平等 5.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灭唐 6.“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秦都咸阳 B.隋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7.通过北宋纸币“交子”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了解历史的方法是 A.考古发掘 B.实地调查 C

4、.查阅文献 D.解读文物 8.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 400里。这反映了元朝()A.政令传递迅速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9.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多年的历史。主持编写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的是()A.苏轼 B.司马光 C.毕昇 D

5、.范仲淹 11.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张华整理的学习笔记,其所述史实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宋军在澶州打退辽军,签订“澶渊之盟”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郎城大败金军主力 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 第3页/共17页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下面是汉代主要经济图和宋代主要经济图,反映的变化是()A.经济重心南移 B.耕地面积增加 C.海外贸易兴起 D.商品经济发展 1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

6、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工商业发展非常繁荣 14.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C.抗击了荷兰的侵略 D.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1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4页/共17页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16.下表处应填写是 第一类: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第二类:三国演义 窦娥冤 红楼梦 第三类:伤寒杂病论,麻沸散,_ A.论语 B.齐民要术 C.西游记 D.本草纲目 17.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

7、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 18.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文物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是()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19.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20.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处可填()第5页/共17页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第二部分(材料分

8、析题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 共共 50分)分)21.北宋以来,专制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材料一 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皇帝掌握禁军 增加宰相人数,并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依据材料一,完成下面内容。(填序号,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上述集权措施中,属于集中财权的是_;属于集中军权的是_;属于削弱相权的是_。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为集中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又分设五军都督府,取代原来的大提督府,直接掌握军权。此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

9、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等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太祖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第6页/共17页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职能。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君臣礼仪的变

10、化。结合所学,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22.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开创科举制的朝代。概括科举制的特点。材料二 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 这种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依据材料

11、二,指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发挥的积极作用。材料三 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第7页/共17页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宋代科举考试图(3)依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科举考试的表现。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

12、卷七十选举二(4)依据材料四,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明朝科举考试的影响。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材料一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 国家 大食(阿拉伯帝国)新罗(今朝鲜半岛)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日本 拂菻(东罗马帝国)次数 37 26 25 13 7 (1)依据材料一,概况唐朝在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对外交流的背景。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

13、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的影响。材料三 第8页/共17页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材料四 自顺治时期,清朝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摘自中国历史十五讲(4)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分析政策的影响。24.舞蹈

14、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材料一 以下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于17 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一件穿戴蒙古式袍帽和毡靴,腰系皮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 第9页/共17页 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带,头略右倾,一手向上,一手下向,腰作扭动,神情专注地作踏步舞蹈。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繁荣与开放时代:_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_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 材料二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经济高度发展

15、,社会秩序稳定,从而推动了歌舞艺术走向繁荣。唐代的统治者不仅经常根据喜好编排歌舞的种类,还频繁地举办歌舞活动,甚至设置机构,将歌舞水平较高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唐代中叶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逐渐被中原汉族乐舞吸收融合。摘编自唐代舞蹈艺术成就(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原因。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断。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

16、词约有 210首。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北宋舞蹈艺术发展影响。第10页/共17页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共 30 分)分)本部分共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要求的一项。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81 年,隋朝建立,589 年,统一全国,B 项正确,排除 A 项;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隋朝的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排除 CD 二项。故选 B 项。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这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B 项正确;三国时发明翻车,西汉发明耧车,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3.【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建立了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被称为贞观之治,后来的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