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74949723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届山东济南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省济南市2023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距今3万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陆地上是硕大的哺乳动物盘踞的世界。当时的北美大陆正处于貌似现代象的乳齿象、浑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罗里达洞熊的统治下。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和恐龙相同,短短的几千年间,就有33属大型哺乳动物全部死光。令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类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大规模绝灭。科学家们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与气候的变迁有关。今天,科学家们

2、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考虑气候变迁对北美洲哺乳动物所施加的严重而广泛的影响:动物的生境遭到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锐减,从而被迫往北迁徙。气候变迁必然也杀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为幼仔比成年的动物在抵御天气突变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气候变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动物生境方面。若气温变化相当急剧,植物对于动物的食物源和栖居地均极重要势必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迁往气候适宜的地方,许多种植物就得死亡,随即代之以突然涌现的变种植物。动物不适应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迁徙。然后,像剑齿虎这类以食草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

3、随即转移。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树嫩叶为食的乳齿象,当气候转暖,导致杉树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阔叶落叶林时,必须迅速选择新的适宜环境。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树林中生活的乳齿象,不得不迁往相当于今日新英格兰的这个地区去寻找适宜生存的场所。为了生存而迁徙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这个学说的提出者列举理由来阐

4、明大哺乳动物所遭受的气候变迁之害。大哺乳动物比小哺乳动物食量大,进食次数多,所以迁居新生境后所遇到的气候变迁的影响也比较严峻。同时,由于大哺乳动物繁殖的孕育期比小哺乳动物的长,因此繁育季节的天气变坏也会较严重地危害到大哺乳动物的种的延续。赞成气候变迁学说的科学家们拿出许多证据说明北美各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遭遇的气候骤然改变。如有一类用显微镜观察经过强化学试剂处理的沉积物样品(目的是排除外来物混入的干扰)时发现的化石孢粉证据,可以用于鉴定那些绝灭动物所吃植物种类的化石动物粪便(即粪化石)等。科学家们还证明,有一些更新世动物当气候改变后,其生存范围有所变动。麝牛和驯鹿在今天仅生活在北方苔原。马从北美

5、洲平原上消失了,却仍生存于欧亚大陆。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应当与人类来到美洲这个事件同步。研究古代人的生活习俗的考古学家业已证明,迁来美国西南部的史前人口大概在1.15万年前达到高峰。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由于1934年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维斯附近的发掘地点首次找到了形状独特的石矛扁平、双面、有槽(可供装柄)的石矛,考古学家就命名为克洛维斯文化。人类首次出现于美洲大陆与早期哺乳动物走向绝灭大致同时,这是有关更新世动物绝灭事件的另一种学说人们大肆捕猎大哺乳动物,使之绝灭的立论基础。1967年,美国生态学家马丁提出,人类在几千年间使北美的大哺乳动物大量死亡。“过度捕杀”说的核心内容是马丁所

6、说的,人们仅在大约1.2万年前才通过连结亚洲和北美洲的陆桥跨越白令海峡第一次到达美洲,因为当时冰川已融溶到足以在今天的阿拉斯加与美国西部之间打开一条无冰通道,但还不致使海平面抬升到漫过陆桥的程度。马丁认为,这批早期人群是些熟练的猎手,他们发现了成群的大哺乳动物。这些大哺乳动物过去从未见过人类,并不怕人,所以猎手易于靠近捕杀。马丁指出,克洛维斯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他们所捕猎的哺乳动物群来不及恢复元气。按照这个学说,当猎手们在一个地区杀光了大哺乳动物后,这些早期人群就迁往新的狩猎场,继续捕猎。人们的足迹终于遍及整个大陆,消灭掉一些物种。当被捕杀的物种走向绝灭时,依赖捕食这些动物为生的食肉类(如剑齿

7、虎和短颌熊)也随即面临食物短缺而死亡。许多科学家支持这个过度捕杀说,并且拿出证据来说明此说的正确性。北美洲许多化石产地发现的石矛与3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猛犸象、马和骆驼)的骨骼在一起,或者发现时石矛尖端还刺在化石动物体内,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蚀洼坑(显然猎手曾在此卧地设伏,伺机捕猎)中找到石矛。此外,还有证据表明,早期人群曾恫吓驱赶兽群,迫使其跳崖跌伤,然后捕杀。譬如,古生物学家于30年代就发现丹佛以北大约32公里处的一个砂岩峭壁下面有3支克洛维斯石矛、一些散落的石球和12具猛犸象骨骼。科学家们推论,当时猎手们驱赶一群猛犸象,迫使它们跳越峭壁,跌落崖底,再锤击或矛刺以杀死这些负伤的动物。对于

8、上述两种主要的学说,科学家们都拥有一些证据可以证明,也有一些证据用于反驳,而且每一种学说都有不少的专家支持。这或许正像有的人所指出的,两者都正确。捕猎者杀尽了的,是一些早被气候变迁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物种。另一方面,别处也许有答案。我们可以期待科学家们提出更多的解答和搜集更多的证据。但是,古生物学面对的严峻现实是有关那些事件的充分证据产生的年代极为久远,很难取证。科学家们似乎还得费许多年的时光持续争论,1.1万年前的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当时的情景如何。(摘编自坦普尔丹尼特谁杀害了这些硕大的哺乳动物?,苏宗伟译)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气候变迁不仅能够

9、毁坏生境致使北美大型哺乳动物因食物锐减而迁徙,还会直接导致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新生幼仔死亡。B. 文章第四段中“与此相反”的“此”,指的是某种动物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的情况。C. 研究动物粪化石能够鉴定绝灭动物所吃植物种类,科学家可以据此推知北美各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遭遇的气候骤然改变。D. 作者认为,关于北美大型哺乳动物绝灭的真正原因还需要科学家们持续研究,因为缺少充分证据来探知当时发生的事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型哺乳动物食量小、进食次数少且孕育期短,因此在面对同样的气候变迁时,比大型哺乳动物受到的危害要小。B. 如果没有考古学

10、家对克洛维斯文化的发掘,就不可能产生解释北美大型哺乳动物几乎同时绝灭原因的过度捕杀学说。C. “当时冰川已融溶到打开一条无冰通道”,这一事实既是人类进入美洲的基础,也可作为当时气候变迁的佐证。D. 从文中“科学家们推论”一句可知,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可以根据不完全的资料进行合理推断来开展科学探索。4. 文章最后一段使用“或许”“也许”“似乎”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 请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分别从立论基础与证据两个方面,简要说明过度捕杀说在论证上存在的纰漏。【答案】1. D 2. B 3. B4. 这些词语标示作者对所阐述情况的揣测与不确定;表现了科学著作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以及科学家严谨

11、求真的科学精神。5. 人类首次出现在美洲与哺乳动物走向灭绝同时,并不能说明动物绝灭一定是人类捕杀导致的;石矛与3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的骨骼在一起,只能证明3种动物遭到捕杀,不能证明这3种动物绝灭是捕杀导致的,更不能证明其他30属动物的绝灭是因为捕杀;峭壁下石矛、石球与12具猛犸象骨骼在一起,只能说明北美早期人类的一次围猎活动,并不能证明所有猛犸象的绝灭是因为捕杀。【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因气候变迁、人类过度捕杀大规模绝灭”错。原文“对于上述两种主要的学说,科学家们都拥有一些证据可以证明,也有一些证据用于反驳,而且每一种学说都有不少的专家支持”,可

12、见这两种说法只是提出的假说,还有待进一步证实。B.“提出者”错。原文“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可见是“倡导者”,而不是“提出者”。C.“因新生境无惯食食物并染病而衰亡”错。原文“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可见“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以及“染上由别的动

13、物携带来的疾病”的是不同的动物,而非“以食草为生的食肉动物”。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此”指代内容错。原文“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可见“此”指的是动物“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情况。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如果没有就不可能”错。原文“许多科学

14、家支持这个过度捕杀说,并且拿出证据来说明此说的正确性。北美洲许多化石产地发现的石矛与3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猛犸象、马和骆驼)的骨骼在一起,或者发现时石矛尖端还刺在化石动物体内,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蚀洼坑(显然猎手曾在此卧地设伏,伺机捕猎)中找到石矛”,对克洛维斯文化的发掘只能证明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有可能与之有关,但“对克洛维斯文化的发掘”不是“过度捕杀说”产生的充分条件,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这或许正像有的人所指出的,两者都正确”“另一方面,别处也许有答案”“科学家们似乎还得费许多年的时光持续争论”,“或许”“也许”“似乎”这些词语标示作者对所阐述情况的揣测与不

15、确定;因为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事件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正如文中说的“1.1万年前的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当时的情景如何”,还有待科学证实,因此这种表达表现了科学著作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以及科学家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论据“人类首次出现于美洲大陆与早期哺乳动物走向绝灭大致同时,这是有关更新世动物绝灭事件的另一种学说人们大肆捕猎大哺乳动物,使之绝灭的立论基础”,论据不充分,人类首次出现在美洲与哺乳动物走向灭绝同时,并不能说明动物绝灭一定是人类捕杀导致的;论据“北美洲许多化石产地发现的石矛与3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猛犸象、马和骆驼)的骨骼在一起,或

16、者发现时石矛尖端还刺在化石动物体内,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蚀洼坑(显然猎手曾在此卧地设伏,伺机捕猎)中找到石矛”,论据不充分,石矛与3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的骨骼在一起,只能证明3种动物遭到捕杀,不能证明这3种动物绝灭是捕杀导致的,更不能证明其他30属动物的绝灭是因为捕杀;论据“古生物学家于30年代就发现丹佛以北大约32公里处的一个砂岩峭壁下面有3支克洛维斯石矛、一些散落的石球和12具猛犸象骨骼”,结论“科学家们推论,当时猎手们驱赶一群猛犸象,迫使它们跳越峭壁,跌落崖底,再锤击或矛刺以杀死这些负伤的动物”,属于以偏概全,峭壁下石矛、石球与12具猛犸象骨骼在一起,只能说明北美早期人类的一次围猎活动,并不能证明所有猛犸象的绝灭是因为捕杀。(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