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494573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2.1运动与位置授课时间: 月 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学习内容内容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的起始课,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关于运动的前概念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为此本课首先通过看似矛盾的“现象”-引发学生质疑物体的状态(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参照物”,建立运动模型,探究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最后明白参照物是假定静止的

2、,建立“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观念。【学情分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经验,学生已经能够使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也基本能够以地面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但是并不知道“参照物”一词,对判断依据的理解和选择上仍存在难度,需要教学过程中格外关注。【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生活实例,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知道物质世界都是在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视野辨别物质世界。2.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及其复合运动的分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辨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

3、】认识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材料:笔、A4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古诗文引入:“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诗里哪里矛盾,为什么?3.学生讨论,并进行猜测。4.教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书写标题:运动与位置)设计意图:通过一句看似矛盾的诗句,引发学生质疑:为何坐地也能日行八万里?谁在运动,又是怎样改变了位置?引出探究主题。二、探究参照物活动一:认识参照物1.PPT中出示一幅动图,学生观察动图讨论图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并说明原因。2.要求

4、:学生以2人为一小组讨论,分享回答并说明原因。(预测:同一物体学生有可能说是运动,有可能说是静止的,教师进行指导。)3.总结: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4.提问: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有什么特点?5.学生思考并讨论。6.教师补充:参照物是我们假定静止的物体,实际是运动的。活动二: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1.PPT出示两幅不同视角的动图。2.提问:说明这两幅图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3.对比学生两次的回答,询问为什么同一物体会产生两种答案。4.教师总

5、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5.出示场景,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出示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学生判断谁相对于谁是参照物。出示场景(A、B、C)三个物体以不同速度向前运动,判断三者的运动方向。出示场景(足够长的火车载这汽车两者同时运动),判断速度。6.总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速度、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设计意图:在运动模型中,动与静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会不同。通过多组实例的对比和描述,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三、巩固提升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学生依据所学的概念进行判断。2.出示

6、包含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的物体的动图。3.学生判断。(预设:发现学生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所判断的运动方式不同)设计意图:在学会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后,反观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学生会发现:原来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也能通过生活提出科学问题。四、拓展延伸1.你如何理解“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这句话。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相对运动的例子。设计意图:由于参照物的概念相对抽象,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强化练习,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构建运动模型并能正确分析,得出结论,也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7、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坐在地球感受“静止与运动”的别样魔力,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诗句等多组实例的对比和描述,知道了动与静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会不同,加深了对“参照物”的理解。同时,学会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后,反观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六、习题巩固(一)填空题1.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_。2.自然界_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_的。运动是_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的睡大觉。当它睡

8、醒后才发现:乌龟己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相对于乌龟一直在运动。2.站在路边的小朋友看到大树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与大树的( )没有改变。A.距离 B.方向 C.位置【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2.2不同的运动授课时间: 月 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学习内容内容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 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势和特征。【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二课,学生对各种运

9、动并不陌生,但对运动形式的分类并不熟悉。本节课引导学生绘制运动轨迹,比较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分析、整理,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些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复合运动),并能选择合适物品做指定形式的运动,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运动特征。【学情分析】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周围的运动随处可见,可以说学生对各种运动并不陌生,但对运动形式的分类并不熟悉。实际上他们见过摆动、转动、滚动等很多不同的运动形式,但还没有上升到从运动轨迹去进行分析和分类,在教学中采取解析图绘的方式有助于形成头脑中的上位概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

10、运动轨迹,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及其复合运动,培养归纳总结辨析的能力。2.通过分析常见物体的运动,知道一个物体的运动有多种运动方式组成即复合运动的概念,学会遇到问题时使用分解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进行分类。【教学难点】认识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复合运动的判别方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材料:线轴、干电池、钩码、长尾夹、橡皮筋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趣味模仿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用肢体或手势,模拟一种物体的运动。其他同学仔细认真观察、感受它的运动轨迹,猜一猜这个物

11、体是什么,并描述它是怎样运动的。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图片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观察:这几幅图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学生思考,预设回答:都在做运动。4.小结:物体都在运动,但方式不同。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运动的方式。(板书不同的运动)设计意图:观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现运动方式不同,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二、探究物体的运动活动一;认识运动轨迹1.观察不同的运动形式的图片,画出相应物体运动的轨迹。 风车转动荡秋千 倒车过山车踢足球2.比较不同的特征,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物体运动的路线。3.总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运动轨迹。活动二: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讲述:依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判断我们

12、可将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2.以举例形式(足球运动、直升飞机)对物体运动状态进行分解,讲解其运动方式。活动三:认识复合运动1.出示图片:探究图片中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属于哪一种?2.认识复合运动: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3.分析图片:图中的运动方式包含哪两种?4.出示实验材料,分组演示不同的运动方式。5.总结:依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判断我们可将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举例形式(足球运动、过山车)对物体运动状态进行分解,一个物体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动状态,我们称为复合运动。设计意图:抓住运动特征,区分不同运动的形式,达到巩固效果,通过选取材料,演

13、示不同的运动,发散思维,提升理解。三、巩固提升1.快问快答,举一反三活动:出示常见物体的图片,随机请同学说出物体名称并判断其运动的方式。2.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运动方式。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快问快答的活动,达到“见多识广”的效果。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PK,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四、拓展延伸1.课后调查:运载火箭发射之后,是怎么控制运动轨迹的,有哪些关键技术?设计意图:结合我国的深空探测成果,运用所学,让学生进一步分析火箭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轨迹的变化,活化知识。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入手,绘制了物体的运动轨迹,并通过比较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分析、整理,认识了

14、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征;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认识到一些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复合运动),并学会了选择合适物品做指定形式的运动,更好地理解了不同的运动特征。六、习题巩固(一)填空题1. 按照运动的路径分类,可以把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分为_运动和_运动。2.运动物体通过的_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下列物体中和雨刮器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A.荡秋千 B.木陀螺 C.拍皮球2.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时,不可能出现的运动形式是( )A.转动 B.滚动 C.平动【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2.3运动的快慢授课时间: 月 日【课标学习内容与

15、要求】学习内容内容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2.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教材分析】本节课从奥运会百米赛跑的项目导入,可以反馈出学生对运动快慢的判断方法是否正确,存在认知冲突,再学习科学的表述运动快慢的方法,学生分别在相同距离/相同时间的条件下,分析运动的快慢,明白“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通过探究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理解巩固“速度”的概念,亲身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等过程,提升实验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快慢”有很充分的生活体验,比如在运动场上跑步,乘坐交通工具。但是三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是具象思维,对于快慢的直观经验就是: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