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494530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4.13云与雾教学设计课题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4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含二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进而分析、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云的成因。教学目标: 1、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2、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教学准备量筒、冰袋、温水、线香、火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识别

2、不同视角的云与雾活动二:人造雾实验活动一:1、回想一下,我们生活当中,一般什么时候容易出现雾?(导入)2、下面几幅图片中,你认为哪些是云?哪些是雾?3、这幅图中哪里是云?哪里是雾?你是如何判断的?明确:对于山脚下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对于已爬到半山腰的人来说,他们身处其中,看到的是则是雾。4、 图片说明:这张图是为了说明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活动二:1、 设计实验(一)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二)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

3、量筒内的现象。(三)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 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2、为什么加入点燃的线香?明确: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3、观察到什么?实验中用冷水能否用冷水代替?明确:观察到量筒里有白气产生;用冷水代替不会产生白气,冷水产生的水蒸气过少4、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白气。5、 根据实验和下图,说说云是如何形成的。明确: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6、总结: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

4、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习题巩固1、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小水滴。( )2、云就是雾,雾就是云。( )3、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4、往量筒内倒入适量冷水造雾效果好。( )5、冰袋具有降温作用。(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学生总结回答实验探究小组探究小组讨论利用不同登山者的视角呈现山腰上的云雾,能够更好地说明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与地表的距离不同。将大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直观形象,同时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到了云和雾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云和雾的区别总结课堂课后练习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云和雾的知识。苏教版科

5、学五年级上4.14露和霜教学设计课题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4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本课介绍了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教学目标: 1、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2、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重点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难点做造霜

6、的实验。教学准备铁罐、湿毛巾、电子温度计、碎冰、盐、冷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活动二:人造露和霜活动三:学习二十四节气活动一:1、 在秋冬的早晨,你观察过植物叶子吗,上面有什么?(问题导入)明确:可以看到露水,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2、当温度更低时,叶子上还是露吗?明确:当温度更低时就会形成霜,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3、说说露和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不同之处:露是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及初秋的夜晚;霜是固体、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天的夜晚。 相同之处:都是在夜晚形成的,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到冷的情况下形成,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

7、物上。活动二:1、 实验一:人造露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观察杯子的外壁。2、为什么要在杯子下垫湿毛巾?明确:垫湿毛巾的目的是增加杯子四周的水汽含量实验观察:我观察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1.1,杯子的外壁有细密的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多,汇聚成很多大水滴。3、实验二:人造霜在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观察杯子的外壁。观察记录:观察到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15.8,杯子的外壁有白色的霜花出现4、 加盐前后杯子外壁有什么不同?将杯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明确:加盐 后杯内的温度明显要比加盐

8、前低,加盐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是液态的小水珠。将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升,杯壁的霜花会慢慢融化成小水珠。这说明霜也是水的一种固体形式。5、 总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活动三:1、 秋天,天气逐渐转凉,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花草树木上,形成密布的小水珠。早晨,经阳光照射,这些小水珠看上去晶莹剔透,因而得“白露” 之美名。白露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霜降为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含有天气渐冷、

9、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2、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类似白露、霜降这样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节气还有雨水、谷雨、寒露、小雪、大雪。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阅读资料观察比较露与霜的不同,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为接下来的造露和造霜作铺垫。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与霜的形成过程。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

10、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习题巩固1、露和霜有相同也有不同。( ) 2、露和霜都在晚上形成,因为晚上温度较低。( )3、霜降意味冬天即将开始。( )4、二十四节气没有什么用处。( )5、实验时垫湿毛巾是为了增加水蒸气。(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认识了露和霜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了解了它们形成的过程,还学历了与露和霜有关的二十四节气总结课堂课后练习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露和霜的知识。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4.15雨和雪教学设计课题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4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培

11、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对接下来探索雨雪形成的原因作铺垫。第二个活动是模拟雨的形成,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提供直观感性认识。并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第三个活动是认识不同的降水形式的特点。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2、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3、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重点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培养皿、热水、冰块、火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比较雨和雪的不

12、同活动二:模拟雨的形成活动三:不同降水方式活动一:1、 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导入)2、 联系生活想一想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相同之处: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下来。不同之处:雨是液态、四季都有降雨、形成时的温度不一定低于0。雪是固态、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形成时的气温要低于0。明确: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活动二:1、 模拟雨形成的实验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2、 实验记录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 。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 , 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雨的形成。3、 为什么培养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在培养皿中放冰块起什么作用?明确: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碰到冷的培养皿,会在培养皿底部凝结成小水珠;放入冰块会使培养皿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快。4、 根据下面的示意图,说说大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吗?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