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37494345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下典型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8.1 勾 股 定 理(1)一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背景:1:面向全体学生;中学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这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一种关系定理。它是建立在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初三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及圆中有关计算的必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纵观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架起了代数和几何间的桥梁。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颗美丽的奇葩,可谓家喻户晓。它在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勾股定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后续数学学习。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

2、主义教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3)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2、能力目标(1)经历不同的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德育目标(1)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教学重点和难

3、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教学难点:通过探索得出勾股定理并掌握勾股定理。(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教学方法:动手演示、拼图、归纳、猜想。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类一直想弄清楚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与“外星人”接触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很多国家出版有关勾股定理的邮票用以纪念人类的这一伟大发现和有关数学家。2 0 0 2 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 4 届国际数学大会,曾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展示图案)。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

4、爽弦图”。你见过这图案吗?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巴比伦人和古代中国人看出了这个关系;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证明了这个关系,很多具有古老文化的民族和国家都会说:我们首先认识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二)实验操作,探求新知相传2 5 0 0 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数量关系。情 境:毕达哥拉斯从朋友家的地砖中发现了什么?问 题 1:你能发现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三边有什么关系吗?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有上述性质吗?观察a图,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l o正方形A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 A的面积是 个单位面积;正方形B中含有 个

5、小方格,即 B的面积是 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 C的面积是 个单位面积;(2)在图2、图 3中,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结果的?与同伴交流。(3)请将结果填入下表,你能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关系吗?A的 面 积(单位面积)B的 面 积(单位面积)C的 面 积(单位面积)图 1图 2图 3师生行为:对于问题1 和问题2,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让学生亲历发现、探究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6、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活动3:小组合作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如 b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计算出下图中正方形A、B、C 的面积,填入表中,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A的 面 积(单位面积)B的 面 积(单位面积)C的 面 积(单位面积)图 1图 2师生行为:让学生让算正方形A、B、C 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以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发现求正方形C 的面积的方法。这个活动中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折纸法、分割法等以解决。用折叠法所得的图案正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数学学大会的徽标。推广结论:在

7、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以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与字母相结合,数形结合,得出命题。(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观察、猜想、归纳这一数学结论发现的过程,也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有一般性。)(三)归纳验证,定理命名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1 y=C1、验证命题1师生行为:教师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多媒体课件演示古人的一些证法证法一:我国数学家赵爽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中空的正方形古代。证法二:我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

8、简明而精彩的证法,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直角边围成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证法三: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斜边所在正方形的面积。2、介 绍“定理”的概念,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具体例子,对定理、公理的概念加以说明。3、命 名“勾股定理”,介 绍“勾、股、弦”的含义,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4、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设计意图:了解数学常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方法还有很多,浏览(四)解 析、应用与拓展例1在R/Z A B C中,ZC=9 0,ZA,ZB,NC所对的边分别是a/,c。(l)a

9、=5,Z?=3,求 c;(2)a =8,c =1 0,求力;(3)b =5,c =7,求 a;(4)a :人=3:4,c =1 5 ,求匕。分析:(1)开 始 时 要 列 出 基 本 式 子/+从=。2,变形后得。=,再计算。(2)(3)小题目由学生完成;(4)利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解:(1)V a1+b2=c2/.c-7 a2+b2AC=V52+32=A/34(2)(3)略(4)设a =3 x,2=4 x ,得 c=J(3 x)2 +(4 x)?=J 2 5 x?=5 x=1 5解得,x =3,所以力=1 2学生领悟了勾股定理的奥妙,便想小试身手了。于是给出了以下题目:1、求下列用字母表示

10、的边长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之比为3:4,且斜边为1 0 c m,求(1)两直角边的长(2)斜边上的高线长(设计意图:以上两题难度值较小,可以让大部分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体现 方程思想及利用面积法解题的思路。)(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 边 为 c,那 么 a2+b2=c2 o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本节课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六)作业设计1、必做题:课本P77习题18.1第一题,P78第 2 题。2、选做题:(1)课本P80阅读与思考,你能根据这些图形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吗?四、教学反思: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分析探究,得出猜想:通过对地板图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探究,让同学们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学习这种研究方法.3、拼图证明,得出定理:先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剪拼图形,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培养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合作意识,以及学生们的成就感。本节课我认为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不足。2.大部分小组只拼出了赵爽图,而另一个图却只有个别小组拼出,这说明课堂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