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7491451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马说》创新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作者,理解托物寓意的手法。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的卢妨主三国时,刘备得到一匹好马。有人对刘备说:“快别骑它了!这种马眼下有泪槽,额上有白点,名字叫的卢,骑它会妨主。”刘备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人的生死是由上天来定的。岂是马能妨碍了的?”后来有人想暗害刘备,被刘备发现,急忙逃出,可是却被一条几丈宽且水流湍急的大溪挡

2、住。这时追兵到了,刘备只好跃马下溪,结果连马带人陷在泥水里,刘备加鞭喊道:“的卢!的卢!今天妨碍我了!”不想那马忽的从水中跃起三丈,飞上了对岸,刘备脱身了。【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唐宋散文八大家:唐朝有“韩柳”(韩愈、柳宗元);宋朝有“三苏”(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

3、欧阳修。巧记口诀:唐“韩柳”,宋“三苏”和王曾欧。【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间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通常采用托物寓意、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本文以“马”为说的对象,是借写马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背景链接】马说写于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被提拔重用,均未被采纳,故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臣当道,政治黑暗,众多的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所以借千里马遭遇发“伯乐不常有”之感叹。【题目解说】标题“马说”即“说说千里马

4、”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点明写作议论的对象和文体。本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读音停顿】世/有伯乐(b l),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co l)之间,不以千里/称(chn)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5、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疏通文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l 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l 而: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l 虽:即使。奴隶人:奴仆l 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l 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辱,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拿千里马的美名来称呼它。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6、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l 一食:吃一次。l 或:有时。l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l 食:同“饲”,喂。l 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l 是:指示代词,这样。l 虽:虽然。l 能:才能,能力l 才美:才能和优点l 见:同“现”,表现l 且:犹,尚且。l 等:等同,一样l 安:怎么。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次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

7、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l 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l 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l 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l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l 临:面对。l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l 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l 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l 其: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翻译: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8、,(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文言积累】1、通假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同“衹(只)”,只、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同“饲”,喂)才美不外见(“见”xin,同“现”,表现)其真无马邪(“邪”y,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3、古今异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奴隶,古义:仆役。今义:为奴隶主劳动

9、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是马也(是,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疑问词,怎么。今义:安全,平安,安定,安装。)4、一词多义之: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凑足音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其: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的)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千里马)【整体把握】1、表明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句子是什么?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明确:日行千里、食量大。3、没有

10、伯乐,千里马会有哪些遭遇呢?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及其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课堂小结】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他给了一个人杰出的才华,也许就不会再给他

11、极佳的运气,千里马难以遇见伯乐,几乎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才无法摆脱的宿命。然而,杜牧虽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韩愈虽然没有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怀才不遇,那就做自己的伯乐!【板书设计】【拓展延伸】1、我国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发出过不平之音?试举几例。明确:(1)陶渊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2)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3)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杜甫: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5)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本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明确: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不要让英雄无用武之地。3、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明确:我会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同时要学会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