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共5篇

上传人:请**** 文档编号:37490775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共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教案共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教案共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学教案共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学教案共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共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共5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教案共5篇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 2、 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 3、 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初步探究科学的兴趣。 4、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木耳、银耳、茶叶、胖大海、紫菜等容易泡发的食品;温水、透明杯子、盘子。 2、 轻音乐 活动过程 1、 出示木耳,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

2、礼物,看,是什么?(木耳)每个小朋友一块木耳,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小结:木耳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问起来还有股香味呢。 (2)请小朋友把木耳放到盘子里,接下了我们要用木耳变一个魔术。教师将两块木耳分别放进两个透明的杯子中,往一个杯子里倒入温水,木耳渐渐变大。师:木耳变成什么样了?(变大了)用手摸摸看,木耳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幼儿说出感受(变软了) 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个现象叫泡发。 2、幼儿动手尝试玩泡发木耳的实验。 师:下面呢,就请小朋友亲自动手来泡发木耳,观察

3、一下木耳的变化。由于水温有点热,出于小朋友的安全考虑,老师来帮助小朋友往杯子里倒水。幼儿人手一个透明杯子,一块木耳,将木耳放入杯子中,观察木耳的变化,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摸一摸泡发好的木耳,感受木耳泡发后会变软。 3、游戏“变变变”,幼儿用肢体动作变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木耳吗?我们一起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小木耳们快来老师的身边吧,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干木耳学的最像,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身体抱得紧紧的真像一颗干干硬硬的小木耳。 师:干干的小木耳准备洗个热水澡啦,快跳进水里,在水里泡一泡,翻一翻,扭一扭,小木耳慢慢变大了啦!这个小朋友把小手小脚都伸展开来

4、好大啊,我们也来把手脚伸开变得大大的吧。这样泡的大大的木耳肯定特别好吃! 4、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其他可以泡发的食物。 师:除了木耳,你还知道有哪些食物在水里浸泡后会变大的?幼儿想象 (茶叶、银耳、胖大海、紫菜、海参、粉丝、方便面等等) 5、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食物,咱们去看看有哪些吧。 幼儿观看食物,并操作将茶叶放到水里,观看茶叶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品尝自己亲手泡制的茶叶。再依次将紫菜、胖大海等泡发食物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 小结:茶叶、银耳、紫菜、木耳等泡发食物在水中浸泡后会由小变大,变软、变湿。 活动延伸 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

5、,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知道新鲜的空气是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空气充满我们的空间,空气无所不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

6、:塑料袋、 三、教学活动: 1、回忆故事空气空气你在哪儿?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动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气.-证明: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四、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球”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喜欢玩的玩具。我在组织幼儿玩球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尤其是对球的滚动极为感兴趣,并乐于探索。所以,我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球和动手操作中探索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简单感知小球是因为遇到阻力才站稳的原因。使孩子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进一步激

7、发起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探索让小球站稳的多种办法。 2鼓励幼儿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球类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弹力球、网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纸、瓦楞纸、气球、纸盒、纸杯、玩具、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 3工具:照相机。 活动过程 幼儿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质上滚动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就藏在我这个盒子里,请你猜猜看,会是什么? 幼:玩具、气球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 幼:球、乒乓球、网球、玻璃球 1幼儿在地板上玩球。 现在,请到我这里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是

8、怎么玩的小球? 幼:我是滚着玩的、拍着玩的、跳着玩的、打着玩的 师: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这里还有什么? 2出示毛巾,幼儿在毛巾上玩球。 师:你有没有试过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儿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导幼儿说出不同:谁能告诉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讨论:为什么小球在毛巾上滚得慢,一会儿就站稳了呢。 (3)出示毛巾让幼儿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师: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稳,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够很快站稳。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为了让孩子感知后面毛巾的粗糙,在

9、操作中有的孩子会拿着毛巾拍球玩,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你可以试试看在毛巾上滚着玩球”,这样幼儿才能通过操作去感知、观察和比较。) 探索阻力能让小球很快站稳 师: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稳呢?我们来试试看。 1出示斜坡,鼓励幼儿猜测结果。 师:我这里有一个斜坡,现在你们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稳吗? 2借助材料,尝试让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师:谁有办法可以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呢?我给大家准备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实验成功了,你要告诉大家:你是用的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的。 (1)幼儿分组进行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让小球

10、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用纸盒帮小球站稳的,有的是用手帮小球站稳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挡的办法,要想让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稳,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挡小球。 (简析:这一环节,教师可先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再让幼儿分组用多种材料去操作,特别要关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办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引导幼儿探索用纸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师:我这里有一张纸,你们能不能用一张纸就让小球站稳? 1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教师将幼儿的做法拍下来。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并即时播放拍摄的幼儿操作的照片,供幼儿交流分享。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纸团住小球,有

11、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样包了起来,只要我们把光滑的纸变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纸做成能固定小球的东西,就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简析:这一环节是幼儿自主操作,尝试用纸通过捏、搓、团、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种方法让小球站稳。一开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纸上,小球不动,就认为它站稳了。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指导幼儿怎样操作,而是巧妙引导幼儿让纸变一变,启发幼儿思考并实践。教师在观察、拍摄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以便最后评价时有意识地展示给大家看。)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师:我这里还有气球、纸杯、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你们觉得它能让小球站稳吗?请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 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讲述

12、自己的想法,结束活动。 (简析:幼儿通过前几次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只需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胆尝试、探索。)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迎春花的变化。 2.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课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4.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宝宝,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变成一个大姑娘,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2.请小朋友

13、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寻找教室外的变化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课件。 迎春花的变化通过课件演示,幼儿观察迎春花的变化。 五、课件。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六、课件。 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七、画渐变图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