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

上传人:永*** 文档编号:374228138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综合应用试题修订版-含详解评分:考生姓名:_考试日期:_简介:经济师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的考试,是取得经济师职称的重要途径,经济师职称可以分为初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三个等级。经济师考试也称经济专业资格考试,是以考代评的职称考试。经济师考试的性质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由其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职业水平考试。初级、中级考试均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高级考试设高级经济实务一个科目。经济师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制度初、中级经济

2、师考试形式为机考,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考两科,前者是公共科,后者有十个专业,选一个专业报考。考试时长1.5小时,题型都是选择题。经济师考试合格标准为:初级考试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中级考试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其中经济基础知识科目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且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高级考试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经济师考试是经济行业的资格认证考试,具有较高的含金量。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职称,从事经济工作。参加经济师考试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例如:职称评定:获得初级、中级经济师即可认定具备助理经济师、经济师职称。参加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并通过评审者,可获得高级

3、经济师职称。积分落户: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积分落户政策,尤其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很多考生就是为了落户才决定考的这个证书。所得税扣除。初级: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中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等专科以下学历,从事经济工作满5年。高级: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从事经济工作满10年。经济师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为5年。总的来说,经济师考试是一种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参加经济师考试可以带来诸多好处。经济师考试的备考建议:认真学习经济相关知识,掌握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多做练习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考试中沉着应对。经济师考试的报名条件如下:备注:

4、本套试卷为全真模拟练习题,同时附有题目答案和解析,可供考前复习巩固使用第1题: 在经济学中,以下哪个选项代表商品或服务的总产出?A. 价格指数B. 国内生产总值C. 消费者信心指数D. 国际贸易额试题解析:答案是B。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第2题: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B.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产业结构优化C.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社会公平D.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贸易增长试题解析:答案是 A,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

5、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第3题: 在供需模型中,当供应曲线向右移动时,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价格上升,数量增加B. 价格上升,数量减少C. 价格下降,数量增加D. 价格下降,数量减少试题解析:答案是C。供应曲线向右移动表示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供应商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因此,价格会下降,而数量会增加。以上题目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第4题: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经济增长 B. 通货膨胀 C. 失业 D. 公司利润试题解析:D。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

6、济的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而公司利润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第5题: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的定义是什么? A.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 B. 资源无限而欲望有限。 C. 资源无限且欲望无限。 D. 资源有限且欲望有限。试题解析:A.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稀缺性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指的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第6题: 4.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导致通货膨胀?A. 需求拉动 B. 成本推动 C. 结构性因素 D. 外部输入试题解析:C. 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通常指的是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某些行业或地区

7、的生产成本上升,但不会引起整体经济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外部输入等因素引起的。第7题: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 A. 投入一定生产要素后所放弃的使用这些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B. 生产者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小收益。 C. 生产者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平均收益。 D. 生产者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预期收益。试题解析:答案是 A。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在经济学中,当一个生产者

8、决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的产品时,他或她就放弃了将这些资源用于其他可能的产品的机会。因此,这种放弃的潜在收益就是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第8题: 1.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着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 )。A. 提供信息B. 引导生产C. 利润最大化D. 分配资源试题解析:答案为ABD。价格机制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引导生产和分配资源。第9题: 以下哪个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自主性 B. 平等性 C. 竞争性 D. 非强制性试题解析:D. 非强制性。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平等性和竞争性。而非强制性是计划经济的特点。第10题: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生产

9、某种商品的成本上升将导致该商品的供给(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试题解析:B。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减少。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如果其成本增加,那么生产者在保持原有利润水平的前提下,必须提高价格才能维持原来的产量;否则就会降低产量。因此,成本上升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表示在任何价格下,生产者的供应量都减少了。第11题: 下列不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是?A. xxx市场经济体制B.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试题解析:本题答案为D。选项ABC都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选项D属于政治制度。第1

10、2题: 当边际收益递减时,总产量曲线将( )。A. 达到最大值 B. 呈现下降趋势 C. 继续上升 D. 都有可能试题解析:B. 呈现下降趋势。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会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当边际收益递减时,总产量曲线将呈现下降趋势。第13题: 假设某完全竞争行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4K,其中Q表示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P=50元,工资率为w=20元/单位劳动,利息率为r=10%。请问该企业的劳动需求量是多少?试题解析:首先,我们计算出边际产品价值VMP。VMP=dTR/

11、dL=PMPK=50(dQ/dL)=50*(10/dL)。其次,我们将VMP与工资率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劳动投入量。当VMP=w时,企业将获得最大利润。所以,我们需要解方程50*(10/dL)=20,解得dL=2.5。最后,我们将这个结果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劳动总需求量。Q=10L+4K=102.5+4K=25+4*K。由于K是已知的,我们可以求出具体的劳动总需求量。综上所述,该企业的劳动需求量是25+4*K。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知道具体的价值K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劳动需求量。第14题: 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货币需求增加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12、. 先增加后减少试题解析:A. 增加。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个部分。其中,投机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获取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收益而持有货币的需求。当预期未来利率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增加。第15题: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利率的变动,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总需求,这属于货币政策的( )。A. 利率渠道效应 B. 货币供应渠道效应 C. 汇率渠道效应 D. 信贷渠道效应试题解析:A.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总需求,这被称为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效应,因此选项A正确。以上模拟题为

1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中的经典题目类型,考生需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等内容。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相关的实际案例,以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16题: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则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 )。A. 销售总收入增加B. 销售总收入不变C. 销售总收入减少D. 销售总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试题解析:本题答案为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的商品,说明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敏感,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导致销售总收入增加。第17题: 2.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 )。A.

14、递增B. 递减C. 不变D. 先增后减试题解析:正确答案为B。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指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会递减。这是因为在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需要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当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更多的收入将被用于储蓄或投资。第18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情况?A) 自然垄断B) 公共物品C) 完全竞争D) 外部性试题解析:C。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决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小,所有参与者只能接受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不存在市场失灵。第19题: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 A.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B.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C.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D. 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试题解析:B.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第20题: 关于GDP的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GDP是英文“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B.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C. GDP是指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D. GDP是一个流量概念,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试题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