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

上传人:永*** 文档编号:374227855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提分练习试卷进阶版-解析评分:考生姓名:_考试日期:_简介:经济师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的考试,是取得经济师职称的重要途径,经济师职称可以分为初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三个等级。经济师考试也称经济专业资格考试,是以考代评的职称考试。经济师考试的性质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由其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职业水平考试。初级、中级考试均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高级考试设高级经济实务一个科目。经济师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制度初、中级经济师

2、考试形式为机考,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考两科,前者是公共科,后者有十个专业,选一个专业报考。考试时长1.5小时,题型都是选择题。经济师考试合格标准为:初级考试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中级考试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其中经济基础知识科目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且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高级考试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经济师考试是经济行业的资格认证考试,具有较高的含金量。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职称,从事经济工作。参加经济师考试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例如:职称评定:获得初级、中级经济师即可认定具备助理经济师、经济师职称。参加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并通过评审者,可获得高级经

3、济师职称。积分落户: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积分落户政策,尤其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很多考生就是为了落户才决定考的这个证书。所得税扣除。初级: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中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等专科以下学历,从事经济工作满5年。高级: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从事经济工作满10年。经济师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为5年。总的来说,经济师考试是一种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参加经济师考试可以带来诸多好处。经济师考试的备考建议:认真学习经济相关知识,掌握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多做练习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考试中沉着应对。经济师考试的报名条件如下:备注:本

4、套试卷为全真模拟练习题,同时附有题目答案和解析,可供考前复习巩固使用第1题: 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题解析: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即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因此消费者愿意为每一单位额外商品支付的价格也会逐渐降低,导致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第2题: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A. 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B. 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交易机会C. 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以排挤竞争对手D. 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试

5、题解析:A. 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不得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交易机会;不得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以排挤竞争对手;不得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因此,选项A属于不正当竞争。第3题: 下列哪个不属于经济学中的基本要素?A. 生产要素 B. 消费 C. 需求 D. 供给试题解析:B。在经济学中,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需求和供给。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但不是基本要素。第4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xxx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A.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B. 政府

6、对资源配置进行宏观调控C.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试题解析:D. 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解析:xxx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并非我国xxx市场经济体制所特有。第5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A. 生产什么 B. 如何生产 C. 为谁生产 D. 何时生产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哪种机制?A. 计划机制 B. 供求机制 C. 竞争机制 D.

7、政府干预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通货膨胀?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C.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D. 以上都不对以下哪种货币政策工具不能直接调整货币供应量?A. 公开市场操作 B. 存款准备金率 C. 利率政策 D. 信贷政策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A. 国家间的相对优势 B. 贸易壁垒 C. 汇率波动 D. 国际政治关系试题解析:D 解析: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B 解析: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供求机制。A 解析: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供不应求,可能导致通货膨胀。D 解析:信贷政策主要是

8、通过调整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来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D 解析: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间的相对优势、贸易壁垒和汇率波动,而国际政治关系主要影响的是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第6题: GDP平减指数是什么意思?A. 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与现价计算的GDP之比 B. 现价计算的GDP与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之比 C. 物价水平变动幅度 D. 消费者物价指数试题解析:A. 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与现价计算的GDP之比。GDP平减指数是指以固定基期价格计算的GDP与现价计算的GDP之间的比率,用来衡量所有国内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第7题: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按照成因划分

9、,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A. 消费需求过热导致物价上涨 B.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C. 物价水平与资源失衡导致物价上涨 D. 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物价上涨试题解析: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工资过度上涨以及垄断力量的形成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第8题: 以下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B.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C.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生活水平越高D. 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收

10、入水平越低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的基本概念。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小,代表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则生活水平越低。因此,选B。第9题: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关系是( )。A. GDP平减指数一定等于CPIB. GDP平减指数总是大于CPIC. GDP平减指数总是小于CPI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试题解析:D。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关系取决于具体商品和服务篮子的内容,如果两个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完全相同,则二者相等。否则,可能会出现GDP平减指数大于CPI或小于CPI的情况。因此,

11、答案选D。第10题: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试题解析:B,下降。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新发行的债券利息回报更高,因此现有债券的价格将会下降,以吸引投资者购买。第11题: 下列关于GDP平减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GDP平减指数可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的通货膨胀程度B. GDP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C. 当GDP平减指数大于100时,表示该时期的价格水平上升了D. GDP平减指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试题解析:ABC。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名义

12、GDP和实际GDP的变化情况。因此,当GDP平减指数大于100时,表示该时期的价格水平上升了,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通货膨胀程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GDP平减指数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而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12题: 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增加。B.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等多方面的因素。C.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D. 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试题解析:D。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

13、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答案选D。第13题: 当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一般会上升。这是因为:A. 该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了B. 供给者愿意提供更多的该商品C. 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D. 该商品的供给相对不足试题解析: D. 该商品的供给相对不足。当需求增加时,若供给不能相应地增加,则会导致商品短缺,进而促使价格上涨。这并不意味着该商品的价值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第14题: 下列哪项不是货币政策工具?A. 公开市场业务B. 存款准备金率C. 再贴现政策D. 财政预算试题

14、解析:D. 财政预算是财政政策的工具,而不是货币政策工具。第15题: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A. 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的变化。B. 物价变动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C.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D. 以上都不是。试题解析: A。本题考查GDP平减指数的概念。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用于衡量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的变化。故选A。第16题: 以下哪个选项是GDP的基本公式?A. GDP = C + I + G + NXB. GDP = C + S + TC. GDP = C + I + GD. GDP = C + I试题解析:A。GDP的基本公式为:GDP = C + I + G + NX,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NX代表净出口。第17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是(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政治手段试题解析:D. 政治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政治手段并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第18题: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指的是?A.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B. 物质资源的有限性C.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D.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试题解析:答案是A,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