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37418714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 有关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5篇 希望你们在课堂上乐观参加讨论,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你们真正投入学习,才能收获满满的成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假如大家喜欢可以共享给身边的伴侣。 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 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熟悉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熟悉分子、原子的特性,培育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沟通,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育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打算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

2、、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沟通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渐渐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怀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削减?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熟悉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

3、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点评 老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洁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熟悉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布满疑问与奇怪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

4、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老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当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 师:以上事实说明白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5、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白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 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 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 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已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

6、你们把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沟通。 总评 本节课的案例中,老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 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 精选篇2 一、教学章节 第一节分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运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熟悉,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7、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熟悉,逐步培育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如何解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混合物有何区分? 4、解决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熟悉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地熟悉基础,树立正确的

8、思想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个;碘球;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步骤 (一)分子 新课引入我们进入花园或饭店四周,就会闻到花或饭菜的气味;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再来看两个演示实验 1、实验31碘的受热和冷却 现象: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碘蒸汽遇冷又变成固体碘。 2、100mL酒精和100m L水混合在一起。 现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200mL 。 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

9、子间有间隔距离。 叙述在碘受热和冷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碘的碘分子没有发生转变。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转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转变;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板书2、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为无力变化。 叙述在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学过五个化学反应:碳与氧气的反应,在变化过程中,碳和氧气的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这种在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不再保有原来分子特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板书在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为化学变化。 叙述那么,如何把分子从化学角度作一个定义呢? 回答+板书3、分子是

10、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叙述我们叫分子,用肉眼是不行以看得到的,人们只有通过科学仪器。比如:电子显微镜。把分子放大几十万倍,才可以观察到分子的图像。分子是微观的,它的质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_10 -26 Kg。 讨论那分子还可以再分吗? 回答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种物质的粒子。 但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这一点来说分子又是不行分的整体粒子,由于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 讨论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 气态时,分子间距离最大,液态,固态。 板书4、 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非常小。 分子是不断

11、地运动的。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三态”。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叙述在讨论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时,都必须取用纯净物,比如在讨论氧气的性质时,铁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荣夺目的现象,可是在空气中,铁不燃烧。这就是由于空气中约有4/5的氮气,影响了氧气的性质。 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 叙述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指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

12、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是不纯物质变为比较纯的物质。 例如:用作半导体材料的硅,就是从含硅的矿物里制得的。经提纯,硅的质量百分数可达,99,999,999,999%(11个9)这种硅叫做高纯硅。 板书设计 第三章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分子 一、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小、动、距、构、分 (1)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4)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没变化;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有变化。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6)分子体积非常小。 (

13、7)分子的质量非常小。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韩璐 初中化学分子的教案 精选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熟悉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定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 培育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

14、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 分子 和 混合物和纯净物 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头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转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现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