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374178378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

2、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

3、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他不再只是数字说

4、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从这个教学处理策略让我明白。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回顾这一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两个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好。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先把阅读提示出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理解老人所处的环境,明白老人所处的

5、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辛。再结合学生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想植树是非常不容易的。然后学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崇高品质。从而有效地达成了目标一。在达成目标一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明白了,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不老,就永远不会老,又达成了目标二。 2、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为何课本有精读课,有略读课,就是让学生先学会精读课,知道如何自己去理解,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将精读课所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中,结合课文前面所给的提示,逐一进行攻破,给出学生充分的自学

6、时间,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先自主进行预习,包括读课文、查找作者资料、查找文章背景、解决生字词等。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预习,提高他的学习能力。 当然这节课我的不足之处也有不少,我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再次改进。 第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由于是公开课,上课时比较紧张,学生回答后,直接就让他们坐下了,没有对他们所回答的答案进行具体的评价,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进行改进。比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想的真全面”;“你不仅回答正确,还对上一位孩子进行了正确的评价”;“你的普通话真标准”;“你的声音真好听”等。这其实不

7、仅仅是老师课堂评价语丰富了,而且孩子们从老师的表扬中找到了自信,越来越敢回答问题,敢去思考问题,学习的能力也能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提问面过于集中,我这节课总是叫那些举手的孩子,而忽略了那些腼腆的、不好意思的孩子,其实如果叫他们的名字,他们站起来也一定会回答的很出色,以后我会多在这方面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争取在课上把每个想发言的孩子都提问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仅如此,还从侧面要求了每位孩子都要认真听讲,因为老师随时都可能提问到你,你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跑神,不能注意力不集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清理文

8、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的。有时候,还要向学生示弱,在我看来,示弱是一种智慧,省了我是事,帮助了他们的提升。今后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上出一堂更好的课我也会更加努力,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10月10日,在六2班上了青山不老这一课。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下面来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 1、要把握好略读课文教学的“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

9、件。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学生而言,不管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是新知,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过多引导,要把握一个“度”。教学课文青山不老,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和难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进行点拨,把握学和导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2、照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是本册教材教给学生重要的读写方法。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是需要教师抓主要问题、找准切入点的

10、。青山不老一文是通过三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的。第一个是上课伊始,为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况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第二个是在感受老农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己一个人长时间呆在家里的感觉,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沟里的艰难;第三个是在拓展延伸处,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能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做点什么。三个切入点,三处联系实际,恰当准确,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涵,强化了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案”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提炼问题、学习方法,是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的

11、关键。因此,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思考、批注,4人一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相机点拨、启发、唤醒,引导学生读文,进一步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涵、体会情感。 存在不足: 1.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2.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会

12、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 、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3、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正确、流利。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晋西北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15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年啊,绿化了条沟,造了条防风林带,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一亩”有多少大?667平米,亩就相当于1850个实验小学这么大。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

14、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有关语句。(板书:大环境)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语句。 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险恶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险恶? (1)肆虐什么意思(任意破坏)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 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B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C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 像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自己展开想象来理解来读懂词语,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2)“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

15、之地”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盘踞怪物 (3)把从文字当中读到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示出来。(齐读)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年植树造林,绿化了条沟,造了条防风林带,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 、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岁)耄耋之年的老人啊。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他已经很老了?默读课文,划一划。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生活中,80多岁的老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文中句子说说) 80多岁的老人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板书:艰苦放弃与女儿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又在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