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疾病防治

上传人:经*** 文档编号:374078465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疾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儿科疾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儿科疾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儿科疾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儿科疾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疾病防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人:2023-12-12中医儿科疾病防治目录常见儿科疾病概述中医儿科疾病防治原则中医儿科治疗方法中医儿科保健措施中医儿科在家庭护理中应用现代医学与中医儿科融合发展01常见儿科疾病概述 感冒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治疗宜辛温解表,如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恶风、鼻塞、流黄涕、咳嗽、咽痛等症状。治疗宜辛凉解表,如银翘散加减。暑湿感冒多见于夏季,表现为发热、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治疗宜清暑祛湿解表,如新加香薷饮加减。由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所致,表现为咳嗽、咽痒、咳痰等症状。治疗宜疏风宣肺止咳,如止嗽散加减。外感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如痰

2、湿蕴肺、痰热郁肺等。治疗宜调理脏腑功能,化痰止咳,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内伤咳嗽咳嗽表现为大便清稀、泡沫多、肠鸣腹痛、恶寒发热等症状。治疗宜散寒祛湿止泻,如藿香正气散加减。表现为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腹痛等症状。治疗宜清热利湿止泻,如葛根芩连汤加减。腹泻湿热泻寒湿泻食积不化表现为不思饮食、嗳腐酸馊、腹胀等症状。治疗宜消食导滞,如保和丸加减。脾胃虚弱积食反复发作,伴有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等症状。治疗宜健脾消食,如健脾丸加减。积食02中医儿科疾病防治原则未病先防注重孕期保健,提倡优生优育,防范先天性疾病。合理饮食、起居,增强儿童体质。既病防变早期发现、及时诊治,防止疾病传变。如感冒初期及时干预

3、,防止发展为肺炎等。预防为先熟练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知识,准确辨证疾病类型及证候特点。辨证准确根据辨证结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推拿、针灸等。治疗得当辨证施治调整饮食起居饮食调养根据儿童体质和疾病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如脾胃虚弱者,宜食易消化、健脾胃的食物。起居调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衣物,避免外感风寒。保持儿童充足睡眠,有利于疾病恢复。03中医儿科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等。中药方剂将中药制成贴敷剂,贴于患儿特定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治疗目的,如三伏贴、腹泻贴等。中药贴敷将中药煎汤洗浴患儿全身或局部

4、,以达到清热解毒、止痒止痛等效果,如湿疹洗剂、荨麻疹洗剂等。中药洗浴中药治疗推拿手法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如捏脊疗法、腹部按摩等。按摩穴位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按摩,如太阳穴、足三里等,以缓解病痛、促进康复。推拿按摩针灸疗法运用毫针等器具刺入患儿体表特定穴位,以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治疗疾病,如毫针疗法、三棱针疗法等。针法将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熏烤患儿体表特定穴位,以温通经络气血、治疗疾病,如艾灸疗法、隔姜灸等。灸法04中医儿科保健措施母乳喂养01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增进亲子关

5、系。母亲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确保乳汁的质量和数量。辅食添加02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逐渐添加辅食是必要的。辅食的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步增加食物种类和质地,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饮食调养03中医强调饮食调养,根据宝宝的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搭配食物,注重营养均衡。多食用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食物,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合理喂养运动锻炼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如婴儿游泳、幼儿体操等。运动锻炼能够增强宝宝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户外活动鼓励宝宝多参加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有助于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户外活动还能促进宝宝的视

6、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发展。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家长应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锻炼身体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能够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手法,为宝宝进行日常保健。推拿按摩捏脊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保健方法,通过捏拿宝宝脊柱两侧的肌肤,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家长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学习捏脊疗法,为宝宝进行保健。捏脊疗法按摩保健05中医儿科在家庭护理中应用注意保暖,多喝温水,适当休息,可服用小儿感冒颗粒等中成药。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温水,可

7、服用小儿止咳糖浆等中成药。咳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可服用小儿肠胃康颗粒等中成药。腹泻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退热贴、温水擦浴等,高热时可服用小儿退烧药。发热家庭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根据季节和儿童体质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饮食调养生活起居精神调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晾晒被褥,避免儿童接触过多电子产品。关注儿童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引导,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管教。030201家庭护理注意事项家庭常备药物及使用方法用于感冒初期,症状较轻的儿童,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用于咳嗽症状较轻的儿童,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用于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儿童,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用于高热

8、症状的儿童,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肠胃康颗粒小儿退烧药06现代医学与中医儿科融合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包括中医儿科的诊疗服务和研究。政策支持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在某些儿科疾病中的独特疗效,如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现代医学界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在儿科领域的潜在价值。学术研究现代医学对中医儿科认可与支持中西医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如西医的精确诊断和中医的整体调理,提高儿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可以为儿科疾病提供更多治疗手段,如中药汤剂、膏方、穴位贴敷等,丰富治疗方法。拓展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个性化治疗中西医结合在儿科预防保健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如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预防保健中西医结合在儿科领域应用前景展望感谢观看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