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374075402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word版 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冲刺测试卷(四)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积累与运用。(51分)1. 正确、美观地把下面这句话抄写在田字格里,标点符号也要写准确。(4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读语段,看拼音,把字词正确、规范地写在( )里。(8分)合上书本,我的耳边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朦胧的月夜,微风送来的阵阵chn shng( )鸣叫;yu jng( )的li yn( )河畔,贝多芬为mng( )姑娘弹奏悠扬的乐曲声;du( )峭的狼牙山上,五位壮士壮烈ho mi( )的口号声;fi tng( )的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庄严的xun go( )声,坦克车的轰lng( )声;遨游太

2、空的宇航员遥望地球时,发出的保护地球的gn ki( )声这些声音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3.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骤然 (j) 逃窜(cun) 缝隙(fng) 糟糕(zo)B.澄碧(chng) 滥用(ln) 斗篷(png) 苔藓(xin)C.咆哮(po) 参差(ch) 抵御(y) 卡住(qi)D.颓然 (tu) 笨拙(zhu) 衣裳(shng) 澎湃(png)4.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惟( )惟( ) ( )钉( )铁 ( )笔( )花( )山( )海 别出( )( ) ( )音( )梁(1)上面词语中,形容声音优美动听的是: ,这

3、样的词语你还可以写出: 。(2)上面词语中,形容说话办事果断、毫不犹豫的是: ;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 、与众不同的是 。(3)从上面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C.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D.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6.班级要开展一次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沧桑巨变”为

4、主题的演讲活动,下面是王洋同学为演讲活动准备的素材,不能采用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中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D.中国从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2.18万公里,到现在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0分)(1)我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又凝神思考起来,根本没有听见外面何时下起了大雨。(照样子,运用一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2分)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

5、来表达。仿照例句用合适的语句替换画横线的句子。(2分)例: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说:“实在太好看了!”(他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爸爸又要出差了,她难过极了,伤心地说:“爸爸,我盼着您早点回家”。( )(3)续写句子。(2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树,就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 ,就 ;如果你是 ,就 。(4)修改病句,把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改为: (5)根据示例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例:巍巍乎/若/太山。(划两处)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划四处)8. 根据所学内容完

6、成下列填空。(10分)(1) ,万紫千红总是春。(2)少小离家老大回, 。(3)寂静的月夜总是让人心潮难平。孟浩然在建德江边,望着空旷的原野和江中的月影,心中充满了愁绪,写下了诗句“ 、 ”;辛弃疾在月夜闻到稻香,听到阵阵蛙鸣,难掩心中喜悦,不禁吟诵出“ , ”。(4)浪淘沙)(其一)中,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磅礴气势的两句是: ,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运用比喻和极致夸张,表现山势蜿蜒险峻,突出红军不畏艰难、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的语句是: , 。二、阅读理解。(24分)(一)课内阅读。(11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7、。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1.把语段内容补充完整。(2分)2、根据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完成下面的练习。(6分)(1)第一幅画面:第 句(填序号),可以概括为 ;第二幅画面:第 句(填序号),可以概括为 ;第三幅画面:第 句(填序号),可以概括为 。(2) 根据这三幅面面,可以推断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过程是 A.高亢激昂 B.轻柔舒缓 C.逐渐增强,出现波折3.贝多芬的月光曲让皮鞋匠和盲姑娘联想到

8、了美妙的画面,请从你欣赏过的优秀艺术作品中选择一件,把你欣赏时联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吧!(3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材料一】皮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中国的皮影艺术传入土耳其得益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皮影艺术在13世纪初首先传入南亚各国,到15世纪时,皮影传到埃及,后来经由波斯,辗转传到了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在保留皮

9、影演出形式的同时,不断融入本民族的特色,逐渐形成了个性突出的土耳其皮影戏。【材料三】中国皮影中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风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土耳其皮影最有名的人物是“卡拉格兹”和“哈希瓦特”。“卡拉格兹”是代表正面形象的男一号,也有着最平民的土耳其人长相: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配上浓密的络腮胡。而尖下巴、三角眼的“哈希瓦特”则是反面代表。1.【材料一】主要介绍了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 。(3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介绍,以及你积累的知识,按要求选一选。(4分)下面图片中,属于皮影艺术的有( ),其中属于中国皮影的是( ),属于土耳其皮影的是(

10、)。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皮影戏是一种用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在古代属于上层阶级的娱乐活动。B.土耳其的皮影源自中国,经过发展和融合后拥有了自身的特点。 C.中国皮影和土耳其皮影中的人物形象有明显的区别。D.土耳其皮影最有名的人物“卡拉格兹”和“哈希瓦特”在形象上有明显区别。4.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或事物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呢?选择其中一种,把你对它的了解向大家分享一下吧!(4分) 三、习作。(25分)有人篮球打得好,有人滑板滑得好,有人舞蹈跳得美你最擅长什么呢?请以“我是 小能手”为题,写一篇习作

11、吧!提示:横线上可以填“绘画、下棋、做家务”等;注意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期末冲刺测试卷(四)答案一、1、书写无误、占格正确、不涂抹勾画即可。2.蝉 幽静莱茵盲 陡 豪迈 沸腾宣告隆感慨3.B4.妙 肖 妙 生 余 绕 斩 截 排 倒 心 裁(1)余音绕梁 答案不唯一。示例: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黄钟大吕(2)斩钉截铁 别出心裁(3) 略。语句通顺、合乎逻辑即可。5.D 6.C7.(1)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合乎逻辑即可。(2)示例:她一脸的难过,轻声嘟囔着。(3)示例:一泓清泉滋润一方土地;一颗星星,点缀一角夜空(4)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四安全制度。(或:为了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8.(1)等闲识得东风面(2)乡音无改鬓毛衰(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九曲 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一)1.洒满了银光 轻纱似的微云卷起了巨浪 波涛汹涌的大海2. (1 月亮初升,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波涛汹涌(2)BCA3.示例:当我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间部分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狂风怒吼,暴雨倾泻而下,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